疫情遇到夏天 關冷氣開窗的救星「新風熱交換機」:密閉空間也能有新鮮空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疫情遇到夏天 關冷氣開窗的救星「新風熱交換機」:密閉空間也能有新鮮空氣

2020年06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連日34度以上的高溫炎熱,卻又是疫情當前,公衛專家出面要大家「開冷氣、開門窗」。除了電費高升,「共體時艱」外,還有什麼對策?國外節能建築中早已大量運用的「新風熱交換機」,或許是新防疫時代的解答!

壁掛式的新風交換機適合給坪數較小的空間使用。攝影:陳文姿

壁掛式的新風交換機適合給坪數較小的空間使用。攝影:陳文姿

夏日防疫的重點,不外乎冷氣與新鮮空氣,這點剛好與德國「被動式節能」建築強調的暖氣不外洩類似。而密閉空間下,換氣又節能的秘訣則是新風熱交換機。新風熱交換機的妙用,就是負責將引入的戶外熱空氣與排除的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讓已經被降溫的冷空氣幫熱空氣預冷。如此一來,在引入新鮮空氣的同時,冷氣也不會浪費了。

在過去推崇自然風、開窗最好的台灣,新風熱交換機並不盛行。然而,近年越趨嚴重的空污,加上今年的疫情,反而被視為解方之一。新風熱交換機的通風效果,究竟能不能承擔疫情的考驗?一起來找答案。

不開窗也能有新鮮空氣? 新風系統翻紅的硬道理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解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引,每小時要換氣兩次以上,才能減少傳染風險。新風系統的換氣量與機型有關,以台達裝設在陽光基金會的系統為例,每小時換氣量可達5-7次。在通風不良的環境,有時即便開窗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張楊乾是有名的低碳節能達人,一家四口全年電費不到5000元。他說,他自己是盡量不開冷氣、開窗戶的支持者,但溫度到29度以上,即使自己受的了、旁邊的人也受不了。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低碳達人張楊乾說明夏日防疫的節能選擇。攝影:陳文姿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低碳達人張楊乾說明夏日防疫的節能選擇。攝影:陳文姿

除了溫度之外,還有空氣品質問題。他以受訪當天的情況為例,在早上8點前很適合開窗,空氣品質好、相對濕度59%。而之前幾天陰雨連連、濕度到達80%,空調還是很必要的。

PM2.5也是另一個關注重點,張楊乾笑說,有次PM2.5濃度過高,同事發電子郵件問,可不可以暫時不要上班?其實就是在暗示該關窗、打開具有過濾能力的空調。

新風交換機的進風口與出風口確保室內空氣循環。攝影:陳文姿

新風交換機的進風口與出風口確保室內空氣循環。攝影:陳文姿

新風交換機的室內空品監測、也是開關裝置。除了掌握空品狀況外,可以依空品自動調整新風交換機運轉。攝影:陳文姿

新風交換機的室內空品監測、也是開關裝置。除了掌握空品狀況外,可以依空品自動調整新風交換機運轉。攝影:陳文姿

空污與疫情雙重威脅 戶外空氣不再是清新的保證

戶外空氣不再是清新的保證,因此新風系統多有設置濾網,過濾霧霾PM2.5、PM10等有害成分的成效。台達電子從2016年投入新風機的量產,聚焦中國市場,就是看見霾害威脅下的需求。

台達產品開發部機構設計資深課長李書哲表示,冷氣機跟空氣清淨機都是密閉空間內的空氣循環、沒有引入新鮮空氣的效果。台灣也有愈來愈多建商看上新風系統,打著「房子可以呼吸」、「活氧」的廣告,有很好的宣傳效果。

台達電子產品開發部機構設計資深課長李書哲說明新風機。攝影:陳文姿

台達電子產品開發部機構設計資深課長李書哲說明新風機。攝影:陳文姿

疫情帶來新一波的改變。李書哲分析,人們長時間不出門、對室內空氣品質的要求更高。加上消毒液用量增加,空氣不流通的話會累積有害物質,新風系統的需求將看漲。

張揚乾指出,日本政府已經編列預算補助人潮聚集的營業場所安裝高機能換氣設備,當作綠色振興的一環,但國內還沒看到相關的討論。他認為,跟開冷氣開窗相比,新風系統將是疫情跟空污威脅下的新解方。

吊頂式新風熱交換機與管線隱藏在天花板、進風口與出風口確保室內空氣循環。攝影:陳文姿

吊頂式新風熱交換機與管線隱藏在天花板、進風口與出風口確保室內空氣循環。攝影:陳文姿

吊頂式新風熱交換機(圖左)與管線隱藏在天花板、外觀並不明顯。攝影:陳文姿

吊頂式新風熱交換機(圖左)與管線隱藏在天花板、外觀並不明顯。攝影:陳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