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笨港灣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戀上笨港灣

2007年05月17日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志昌(公共電視記者)

夕陽下的潮來潮往,記錄著他們的足跡與笑聲一所海邊的小學、一位年輕的自然老師、一片靜謐的海灘、一段人與自然彼此守護的溫馨小故事,此刻,正在桃園新屋的海邊上演著,而這齣戲的名字,叫做「戀上笨港灣」。

每天下午4點,笨港國小放學後,陳信男就要到海邊去尋寶了。

穿著雨鞋、騎上摩托車,經過一片田野和防風林,不到10分鐘,陳信男來到桃園永安漁港的南岸。北起永安漁港,南到蚵殼港,這一段涵蓋笨港村、深圳村、蚵間村,由沙灘、礫灘組成的9公里海岸,就是陳信男命名的「笨港灣」。

陳信男,彰化人,是個還不到30歲的年輕老師,曾經在求學時期酷愛登山,也擁有高山嚮導證。2005年,他被分發到笨港國小,展開了一連串與海洋的親密接觸。

5月初的某天下午,溫柔舒爽的海風,從海面上緩緩送來。走在礫石上的陳信男,第一次遇到老石滬的主人,和在石滬內牽魚的漁人。提問是學習的第一步,陳信男緊緊抓住機會,向漁夫請教,他拿起相機猛拍,將傳統的捕撈方式,一一記錄下來。

2006年,笨港國小開始投入海灘維護與生態教學。無論是與社區合作淨灘,還是協助其他學校進行生態解說,笨港國小絕對不忘推薦陳信男的網站――「戀上笨港灣」。因為無論是濱海植物、潮間帶生物,還是人為建築、大自然美景,笨港灣的各種風貌,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一覽無遺。

石滬牽魚智慧          在笨港灣的師生互動          海灘維護與生態教學

晚上,盛夏的夜風襲來,房間氣味怡人。坐在宿舍的小書桌前,陳信男盯著螢幕、移動滑鼠,細細整理拍攝記錄。60篇探訪日誌和30篇環境介紹,陳信男把他在海灘上的學習,一一化為淺顯易懂的生態知識。

陳信男的海邊奇遇,也感染到學生身上。趁著漁人在石滬牽魚的時節,學生跟著老師的腳步,看到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師生一行4人,低著頭移動、彎著腰尋找,在大自然的面前,每個人都是求知若渴的學生。

一位從南部北上教書的老師,三個在桃園本地長大的孩子,夕陽下的潮來潮往,記錄著他們的足跡與笑聲,這片海灘、這座島嶼,是他們共同擁抱的家鄉。

東方環頸鴴俐落的身段、雙扇股窗蟹覓食的模樣,還有裂葉月見草的綻放,海灘上生機處處、驚喜不斷。在戀上笨港灣的故事裡,我們發現,潮間帶的生命、海岸的人文故事,不僅開拓老師的視野,也證明環境教育,其實是無所不在。

雙扇股窗蟹巢穴洞口與覓食的痕跡          裂葉月見草綻放          海岸的防風林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線上學習】戀上笨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