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在花蓮秀林的金昌石礦開發一案,於2008環評通過後遲未動工,後於去年遭法院判決開工前必須進行環現差,台泥於上月8日提交報告,今(1日)進行初審。在生態調查上,台泥以「有崩塌危險」為由更改調查方式,遭環委質疑是投機取巧。會議結果,環委評議生態調查不足與植栽規劃未盡理想,且地質資料尚待補充,予以駁回,此案補正再審。
生態調查不足 遭打回票
台泥金昌石礦2008即通過環評但遲未動工,2016年開工後即遭公民團體根據環評法16條之1規定「環評通過後三年內未開發應提出環現差報告」,要求進行審查。經歷幾番訴訟,2019年高等行政法院判定此案應進行環現差,台泥於上月8日提交報告且暫時停工,並以將影響國內水泥原料供應量,及員工工作權為由,呼籲環委應於三個月內儘速通過審查。
聽取開發單位報告後,委員肯定台泥投資豎井、密閉式輸送帶來運送礦石,減少揚塵等空氣污染。然而多位委員卻指出生態調查明顯不足,是這次審查被打回票的一大主因。
委員於書面審查意見中,即質疑此次生態調查方式所做出的結果,不足以代表開發基地內的生態狀況,有投機取巧之嫌。針對台泥回覆說「基地內多陡峭、調查人員無法到達區域,可能有崩塌危險……故調查人員以沿線調查為主」,環評委員張學文及李培芬都強烈表示不認同,認為以此迴避生態調查責任無法接受。
李培芬更直言「不滿意這次回覆,很多問題都答非所問」。對於生態調查不足則認為,不應只做陸域調查而未顧及水域生態,並對台泥的回覆表示:「因為陡峭、崩塌風險而不去進行調查非常不合理,那是不是乾脆不要開發了?因為這些地質問題也會衍生很多工安問題。」
此外,開發後的復育工作也是委員們關心的問題。台泥目前開採後的植栽規劃,主要依據林務局根據全台林相所建議的樹種來選擇,李培芬建議應「以生態調查給出的答案」來作規劃,視當地原生的樹種組成來思考如何造林。張學文則提醒土壤的處理方式將會大大影響後續的復育成效,需要在報告中加以呈現、評估。
和平村代表呼籲保障居民工作權益 盼儘速通過
針對委員的意見,台泥表示願意配合改進,至於地勢不利於生態調查的問題,則不排除找當地山青協助進行補充調查。
花蓮縣和平村位於台泥礦山下,今日也有和平村村長及部落會議主席到場,代表居民表達意見,呼籲環委為了保障居民工作權益,在合法範圍內儘速通過此案。
長期關注此案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則指出,金昌礦權至今年10月到期,未來可預期會繼續展延,根據今天的報告內容無法判斷開發案在未來對礦下居民的長期影響。且之前即有在礦場工作的居民提出,希望台泥提供足以承受災難侵襲的聚會所,顯見居民深知礦場具有安全風險,呼籲環委務必為居民的生命財產把關,也肯定台泥有能力做好風險評估。
被切割的開發案 綜合評估長期風險有其必要
紀錄片《看見台灣》中震撼人心的斷頭山是花蓮「寶來、合盛原」礦場,這兩個礦場也是由台泥擁有,而金昌石礦即緊鄰這兩個礦場,三個礦場合起來就是這座被斷頭的勇士山山頭。這個台泥所謂的「三礦聯合」開採區域,明明是同一個山頭,在環評規則中卻是分成三個案件進行評估。
環委江康鈺擔心沒有整合性的評估,將無法綜合納入影響風險,然而經過記者會後詢問,江委員也表示於法目前無解。由稜線劃分這三個礦區,東側面海側為寶來、合盛原,和平村即坐落於山腳下;西側則為金昌,礦區下方為農田。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黃靖庭也說,沒有綜合評估無法保證金昌開挖後,東側的村落不會受到影響,這會是未來環團可努力的方向。
黃靖庭在會後受訪時指出,國內有近100個在環評法頒布前動工的礦場,礦業法修法後,許多礦場將陸續進行環評審查。面對這些幾乎注定會繼續開發的案件,雖然與本次進行環現差的金昌案開啟審查的出發點不同,但釐清審查重點應放在未來長期的風險評估,卻是此案可以建立的意義,希望環委協助把關。
上月9日,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於股東會發表聲明,表示「在追求永續的道路上,台泥與環保團體的目標始終一致」,並強調「台泥作為致力處理人與環境之間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爭取社會各界的信任與認同,是台泥完善人與環境之間複雜關係的重要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