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日本的里山倡議,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位於鄉村山野的社區如何利用自然資源、保存在地傳統文化,進一步結合生態旅遊、林業經營和地方創生等,永續經營鄉村生態系,使山村生活的居民得以發展友善環境的循環經濟,以達到人地和諧共存。
林務局在台灣推動里山倡議多年,目前台灣有10個團體加入「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2017年林務局與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啟動台日里山參訪交流,繼2017年組隊到日本進行里山案例參訪,與當地官方和民間團體舉辦交流會議,今年10月13日至19日再次在台辦理「台日里山交流會議2018」,邀請日方八位長期推動里山及林業經營、鄉村振興和環境教育等領域工作者來台參訪交流,並在屏東、高雄、台北分別舉辦三場專題座談會。
為期一週的台日里山交流會議,也帶日方參訪團走訪台灣13個具特色的在地里山經驗據點和社區,包括恆春半島社區生態旅遊、高雄六龜的寶來人文協會、金山推動友善契作的彩田友善農作公司、高雄美濃農會等。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表示,台灣有多樣性的山村振興、里山資源保存經驗,是20年來長期經營的成果,因此交流會議中不僅要聽聽日本的經驗,也把台灣里山經驗成果跟日本專家們分享。
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指出,台灣已有不少實踐里山倡議的案例,對於「里山資本保全與活化」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討論,透過台日交流會議,民眾有機會更了解里山倡議的思維和趨勢。
奈良山村工藝職人的體驗遊程
17日下午的高雄專題座談會在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展開,針對「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活化社區」主題,三位日本里山工作者分享在日本奈良縣和長野縣推動觀光振興、原始林保存和瀕危物種調查計畫的經驗。
青年外流、人口老化造成地方經濟低迷,在日本和台灣都是鄉村地區面臨的問題。有限會社OM環境計畫研究所代表大森淳平(Oomori Junpei)指出,擁有三個世界文化遺產的奈良縣,近年也有觀光客人數下滑的困境,而在歷史文化觀光資源較少的奈良東部和南部區域,卻有著未開發的里山地景和農林產業,當地有非常多的手工藝職人,值得發展新型態的里山經濟。
大森淳平因此發起以居民為本的城鎮建設,進行山林復育及地方產業活化,其中與奈良的工藝家一起組織觀光振興的活動,就是希望推展新形態的觀光行為,透過職人體驗、農村民家參觀等遊程規劃,讓都市遊客進入農村,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農村生活經驗得以產生新的價值。
「經過調查,該地區有超過200家職人工坊。這些職人運用大自然的素材,傳承了優良的技術,發展出和紙、木工、草木染、數珠、鐵刀鍛造等工藝。」該公司因此發展出「打造工坊街道」的企劃,並且結合里山活動體驗,與在地造酒廠、醬油釀造和農林戶合作推廣體驗遊程。
打開職人工坊 分享鄉村農林生產過程
大森淳平說,過去大阪地區沒有這樣型態的活動,參加的遊客因與在地人交流和體驗而感動,這樣的觀光形態開始在不同地區進行,後來地方成立了工坊街道協會,把相關經驗和知識組織起來,更積極架構地方網絡。十年來,曾經有一年之內超過5萬人次參與工坊體驗的成果。
不過,一開始與工藝職人的溝通、邀請在地農家加入並不容易。大森表示,要打開工坊讓人參觀、讓農家向外地人進行解說,都是前所未有的事,「因此要想辦法讓職人對我們所做的事感興趣。」他也積極與當地居民討論,要如何接待遊客,一年可以舉辦幾次的活動,也是大家一起商量。而農民、職人未必是好的解說員,但是外來遊客不了解鄉村的農產、工藝的製作,因此只要分享農林生產過程,在分享和交流中,職人和農民就會慢慢知道要怎樣跟都市人解說。
大森表示,把工藝體驗的模式推展到不同地區,實際的做法就是發現這個地方的優點,並且找設計師和大學生一起來幫忙,結合新的遊程設計和產品開發,並且把訊息發布到城市裡推廣,吸引都市人來參加體驗遊程。該公司還設計了新的奈良地圖,改變過去強調歷史文化的觀光景點,把工坊街道的資訊放到地圖上,並且出版介紹在地工藝職人的書籍。
工藝傳承、新旅行法 體驗經濟可能面臨的挑戰
如此推展當地的里山經濟,也過了十幾年,大森說,當地職人有些也老了,傳統工藝的後繼者在哪裡?如何讓達人的技術傳承下去,吸引年輕人留下來,是地方發展體驗觀光未來面臨的問題。
以和紙來說,當地和紙本來有150家,到了第二代傳承下來只剩下三家,和紙工藝是日本千年的文化,如何把舊的和紙發展出新的用途,做出現代人有感覺的產品,要跟年輕設計師合作,讓這項工藝可以繼續下去。他說,歷史上不斷有舊產業消失、新產業誕生,必須透過產業的變化來尋找新的機會。
另一方面,原本為了振興地方觀光、促進地方創生的體驗型態旅遊活動,也因政府新的旅行法規限制,要求必須與旅行社合作,間接增加了民眾旅遊的成本,都是山村發展里山經濟未來要面臨的挑戰。
不管是里山經濟、地方創生等模式,台灣相繼前往日本取經、參考新的可能發展方向,日本經驗除了成功方法,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透過交流討論,台灣能夠藉此一起思考將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和因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