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極了 地震來了 防範地震災害 是台灣都市規劃重要一環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像極了 地震來了 防範地震災害 是台灣都市規劃重要一環

2020年09月21日
公視記者 呂培苓 顏子惟 陳添寶

家裡有準備防災避難包嗎?避難包裡裝了什麼?住家或工作場所附近,有空曠的避難地嗎?如果是住在老街區,街道狹窄、房屋密集,萬一發生地震,房屋傾頹,怎麼辦呢?處在板塊推擠帶上的台灣,從個人、社區到都市規劃,都有防治震災的工作要做。

處在板塊推擠帶上的台灣,從個人、學校、社區到都市規劃,都有防治震災的工作要做。

在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的辦公室,地下室貯藏著萬一發生地震的救災物資,有安全帽、帳篷、睡袋、發電機、三角錐等等,萬一發生地震,社區馬上可以展開自救互助的行動。有防災士資格的里民鄧永森,拿出一個壓克力盒,「我們都笑說這是防災十件組」,裡面有雨衣、藥品、手電筒、手套、口哨等物品,鄧永森特別推薦準備一大張的錫箔紙,「在冷的時候,我們可以包在身上,你可以感溫暖,因為體溫不會散。」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的辦公室,貯藏著萬一發生地震的救災物資。

在忠順里,里長曾寧旖帶頭盤點社區的危險地點。這裡有一個忠順壁畫區,美麗的壁畫、植栽,還有方便行走的人行步道區。不過以前,這裡是房舍建築留下的小土坡,占據了一半的馬路,曾寧旖力促區公所把它剷平,「如果這個土堆我們不處理,地震的時候,難免容易造成崩塌傾倒等等。旁邊如果又有停車,一定會被毀損,就會造成民眾的損失。」

其實,防範地震帶來的災害,都市規劃也是重要的一環。像是在老街區,街道狹窄、房屋密度高,如果一旦房屋崩塌,民眾將會無路可逃。國家災害科技救治中心前主任、台大城鄉所教授陳亮全表示,「老街區最好能有幾塊空地,供大家緊急避難之用。」以台北市士林區神農宮附近的老街為例,街區中心剛好有塊不小的空地,但是,要進入這塊空地並不容易。

台大城鄉所教授陳亮全表示「老街區最好能有幾塊空地,供大家緊急避難之用。」

空地附近都是蜿蜒的小巷道,入口處周圍是一道圍牆,由窄門進出。要讓這塊空地發揮作用,社區得跟地主協調。還有,老街區巷道狹窄,如果發生火災,消防車進入也是不易。怎麼辦呢?

陳亮全表示,危老建築改建是個時機,重點是要鄰里間都同意向內退縮,讓出空間給道路。至於因此的損失,依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可以用「容積移轉」的方式,賣出去,「有些地方是指定轉移到哪裡,賣到特定地點。有些是進到市政府的容積銀行,有人需要他就去買。」陳亮全解釋。

危老建築改建是加強都市防災的時機,重點是要鄰里間都同意向內退縮,讓出空間給道路。

現在各縣市政府都積極舉辦防災演習,練習開設大型防災公園,萬一發生大規模的震災,要如何有效率的收容災民。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表示,「大地震發生時,可能災民非常多,當四面八方的人進入防災公園,如果公園本身沒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制,標準的作業流程,會亂成一團。」新北市的消防演習,是用抽籤的方式,突然被抽到的區公所,必須在四小時之內,讓防災公園裡面的水、電、通訊、帳篷、醫療站通通設立完成,目前新北市有24個防災公園。

而台北市的防災公園有一個特色,就是每個公園都有「地下水庫」。防災公園地底下設有自來水管和配水池,平常就是大台北管線的一部分,一旦遇到地震,「地震發生的時候,送水管那邊有一個緊急掣斷閥,把水存在配水池裡,出水管那邊也一樣,也是一個緊急掣斷閥,它就直接關起來,水就會留存在配水池。」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供水科科長邱福利表示。

台北市的防災公園有一個特色,就是每個公園都有地下水庫。

這些地底下的自來水管有防震裝置,保護水管不破裂。整個台北市總共有46個緊急維生取水站,理想狀況可以維持首都兩個星期的飲用水需求。除了水公司送出的乾淨自來水,市府還設置了73口防災水井可以抽取地下水。翡翠水庫從民國76年建庫以後,台北市就禁止使用地下水,目的就在保護地下水層,提供緊急災難的時候取用。

地震什麼時候會來,誰也不知道,政府的都市規劃、社區的危險角落盤點,還有個人的危機意識,都是降低災害的重要工作。下次再遇到防災演習,請把它當作地震真的發生了,認真參與,或許就救了自己,也救了大家。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像極了 地震來了】

09/21(一) 22:00首播
09/2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