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苗栗後龍淨灘 清166公斤垃圾 漁業廢棄物占大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花王苗栗後龍淨灘 清166公斤垃圾 漁業廢棄物占大宗

2020年10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育文 苗栗報導

花王(台灣)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稱環資)17日攜手舉辦今年第三場淨灘行動,於苗栗後龍清出166公斤的垃圾,ICC監測數量第一名是浮球、防撞墊等漁業廢棄物。

儘管東北季風強勁、濱刺麥扎手,為了守護1520公里的台灣海岸線,志工們仍表示,「希望下次能突破1公噸。」


不畏東北季風強勁吹拂,花王志工們仍清出166公斤垃圾。攝影:黃育文。

苗栗後龍鎮以好望角優美的日落聞名,海岸邊平埔族的傳統石滬說明了漁民數百年來仰賴海洋的生活型態,加上頗具文化價值的白沙屯拱天宮與山邊媽祖廟,近年來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賞景,可惜,如此優美綿長的海岸線上佈滿各種垃圾。

花王與環資共同發起的「花王福爾摩沙1520海洋計劃」,17日號召民眾來到苗栗後龍,展開第三場淨灘,前兩次則分別在竹北市新月沙灣與基隆和平島的阿拉寶灣舉行,三場淨灘垃圾量加總,一共是621公斤。

頂著海風彎腰撿拾垃圾雖是件苦差事,現場卻沒有志工抱怨,大夥隨著垃圾量的累積越來越沉默,又或是離開沙灘轉而對付卡在低矮草叢中難纏的塑膠碎屑與保麗龍,一名志工看著自己夾起的垃圾若有所思,「這個寶特瓶會不會是我用過的……」


彎下腰努力與卡在濱刺麥中的垃圾奮戰。攝影:洪碩辰。

由於附近有多個漁港,一名參加過前兩場淨灘的志工注意到:「北海岸大部分都是生活垃圾,這裡的漁業廢棄物特別多,而且都卡在消波塊上。」

該淨灘活動一共清出166公斤的垃圾。根據ICC海洋廢棄物監測(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將全部垃圾進行分類後,數量第一名的正是漁業浮球防撞墊(676個),這還不包含大量不列入監測項目的保麗龍碎片,第二名到第五名則分別為免洗餐具(321個)、塑膠瓶蓋(250個)、寶特瓶(183個)以及食品包裝袋(171個)。


海岸垃圾既多且雜,即使能分類,也因為髒污而無法再利用。攝影:黃育文。


當日ICC監測數量的第一名是浮球、防撞墊等漁業廢棄物。製圖:黃育文。

當日的午餐在好望角番薯園享用,園區主人翁老闆熱愛大自然並注重生態環境的維護,他笑著說:「我以前也是北漂青年,但是當我看到故鄉的海岸充滿垃圾,就覺得是老天爺叫我一定要回來。」於是他親手建造這個古樸的園區,以此為基地推廣在地環境教育。

一邊吃著用翁老闆栽種的地瓜製作的湯圓,一邊聆聽由環資海洋廢棄物行動專案經理陳姿蓉主講的海洋講座,大家感觸特別深,忍不住分享內心的想法。「我原本以為淨灘主要是清潔垃圾,因為你們,我才知道垃圾的源頭是什麼。」「自從上次淨灘回家之後,買了很多保鮮盒等可以重複使用的東西。」「今天因為我沒有帶環保袋,放棄了想買的農產品,下次我一定要記得!」


講師陳姿蓉呼籲,「關心環境、參與政策」也能保護海洋。攝影:黃育文。

即使多數人不住在海邊,沙灘上70%的廢棄物卻跟生活有關,然而,撿拾垃圾的效果有限,唯有源頭減量,執行有意識的消費行為,選擇不會額外產生廢棄物的生活方式,才能解決海洋污染問題,做到真正的「遠端淨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