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報導,感染武漢肺炎(COVID-19)的鼬類(mink)[1]逃逸可能會感染丹麥的野生動物,在野外形成新冠病毒庫,而新的變異病毒很可能再次感染人類。
11月初傳出鼬類體內有病毒變異型後 目前已撲殺1000萬隻
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鼬類皮出口國。11月初丹麥政府發現養殖鼬類體內有新冠病毒的變異型,可能會破壞未來疫苗的功效,宣布全面撲殺養殖鼬類。
截至目前大約有1000萬隻鼬類遭到撲殺。皮草業內人士預測,剩餘的500萬至700萬隻鼬類將被出售。
丹麥國家研究機構Statens血清研究所鑑定出許多鼬類身上存在的病毒變種,其中只有一種叫做「C5」的變種有影響疫苗功效的疑慮。不過丹麥衛生部上週表示,C5很可能已經滅絕。
鼬類逃離皮草養殖場是常有的事。上週證實,已經有染疫的鼬類逃往野外。
每年有數千隻鼬類逃脫 今年逃脫鼬類中約5%感染武漢肺炎
「我們知道每年都有幾千隻鼬類逃脫。牠們是外來種,每年獵人都會在野外殺死數千隻鼬。逃脫的鼬類數量相當穩定。」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Dannish Veterinary and Food Administration)獸醫研究經理史莫坦森(Sten Mortensen)說,今年從養殖場逃脫的鼬類中,大約有5%感染了武漢肺炎。
史莫坦森認為逃脫鼬類感染其他動物的風險很低,因為鼬類是獨來獨往的動物。但是一旦發生感染,最有可能感染的動物將包括雪貂和貉等野生動物,以及貓等「易感馴養動物(susceptible domestic animals)」。
他說,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動物吃下被感染的鼬類或經由糞便傳染。
史莫坦森補充說,鼬類通常不會死於武漢肺炎,「鼬類感染病毒後通常能恢復良好。有些個體可能會呼吸困難個幾天,但大多數都會康復並發展出免疫力。」
學者:新冠病毒就像禽流感病毒一樣 可能對人類構成永久性風險
新冠病毒進入野生族群的風險引起了其他科學家的關注。倫敦大學學院微生物學家桑蒂尼(Joanne Santini)教授說,一旦進入野外,「要防止病毒向外傳播或是傳回人類身上將會非常困難」。
桑蒂尼說,傳播到野外意味著「該病毒可以擴大其宿主範圍,並感染一般來說不會感染的其他動物」。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病毒學主管庫普曼(Marion Koopmans)教授在致衛報的電子郵件中說:「新冠病毒可能會繼續在大型養殖場中傳播,或者感染逃脫和野生的鼬類動物(黃鼬、獾、水獺、雪貂、水貂和貂熊)或其他野生動物。理論上就像禽流感和豬流感病毒一樣,病毒會繼續在動物宿主中進化,對人類和動物構成了永久性的大流行風險。」
在美國,鼬類疫苗幾乎快要開發完成。美國皮草委員會(Fur Commission USA)獸醫兼研究總監伊斯里(John Easley)博士說,他希望春天時三種疫苗能有一支可以用在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鼬類養殖場。
然而對於動物福利組織而言,鼬類疫苗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 「皮草養殖場高產量、環境惡劣,使鼬類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但疫苗問題分散了注意力,成為鼬類養殖場動物福利條件惡劣的遮羞布。」國際人道主義協會成員希金斯(Wendy Higgins)說。
註釋
[1] mink是水鼬屬(Neovison)和鼬屬(Mustela)哺乳類動物的通稱。這兩個屬中,中文名採用鼬結尾的物種較多,故未採用較常見的「水貂」,而是以鼬類作為中文翻譯。(資料來源:本文審校、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
參考資料
- 獨立報(2020年11月27日),Escaped infected Danish mink could spread Covid in w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