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傳統祭祀pakiqecan使用的杜虹花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傳統祭祀pakiqecan使用的杜虹花

2020年12月30日
整理:朱惟君(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湯翊羚

台灣原生種植物中,不乏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緊密依存者,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馬告、刺蔥等香料植物外,也有如杜虹花等,一般民眾鮮少知悉、屬於原住民傳統文化中的祭儀植物。

杜虹花,在排灣族的傳統習俗中,是重要的祭祀植物,當有族人過世時,族中巫師會請人砍取杜虹花的枝幹,並取其樹葉、以三片一疊的方式放置喪家屋前,再於上方刮下骨屑、鐵屑等做為祭祀之用。

今(2020)年年初武漢肺炎肆虐時,台東縣土板部落以及屏東縣來義鄉白鷺部落的排灣族人,也在部落的入口處搭建「ㄇ字形」的竹架,由巫師利用米酒、豬骨及杜虹葉進行傳統祭祀pakiqecan,祈求祖靈將病毒及惡靈阻絕在外。

Pakiqecan意謂著遮蔽及阻擋,希望藉由這座ㄇ字形的結界,把霉運及惡靈驅逐阻擋在外。每當部落發生重大災難或疫情,會透過家族討論或祖靈託夢來決定是否執行。除了今年的武漢肺炎疫情,2003年SARS疫情期間、八八水災,以及五年祭等重大慶典也都會舉行pakiqecan。

杜虹花,果實成熟時是鮮紫色成簇的漿質核果,因此又有一個直觀的名字叫做台灣紫珠,是鳥類喜愛的食物。杜虹花屬於次生林中常見的陽性灌木,往往早在森林形成的初期就已經進駐,其樹性強建、對環境的適應力也不錯。台灣原住民會咀嚼它的樹皮代替檳榔,所以也稱山檳榔。

除了與原住民的淵源,杜虹花在藥典記載中,屬於全株皆可入藥的多用途藥草,其具有散瘀消腫、止血鎮痛的功效,在中醫臨床上主要用它治療各種出血症。此外杜虹的根部還可以補腎滋水、清血去瘀,治療風濕、神經痛、手腳痠痛、喉痛、腎虛、白帶、眼疾等。不過許多資料強調杜虹花有紅花、白花兩種,一般多以野外較少見的白花杜虹做為藥用,因此中藥店的杜虹花大多來自人工種植。

杜虹的花雖小,但密生成簇的花團也頗有可觀之處,4月的山林不時可見杜虹點綴粉紅色彩。再仔細觀察,可看到花中的雄蕊突出花冠許多,讓整個花團看起來更大一些。花期花開茂盛,是森林中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時常可見小紫斑蝶、緋蛺蝶及其它蝶類於花叢振翅。當秋季果實成熟時,鮮豔的多汁果實招來綠繡眼、白頭翁享用。平日裡,杜虹的葉子也是許多昆蟲食草,由此可知它對森林中的住民來說還蠻重要的。

自然界的每個物種都有它的神奇與可觀之處,維繫生物多樣性,除了友善環境生態,同時也維繫了人類可貴的文化多樣性。

延伸閱讀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