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復育一起來 木瓜溪畔種下台灣火刺木 九河局要將經驗擴大到花蓮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植樹、復育一起來 木瓜溪畔種下台灣火刺木 九河局要將經驗擴大到花蓮溪

2021年03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花蓮報導

植樹節除了植樹,若能結合瀕絕物種復育,應該是對大地最好的回報了。掌理花蓮溪的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為了找回老花蓮人記憶中的河岸地景,在植樹節這天,與花蓮林管處攜手邀請地方學童及居民,在木瓜溪華隆護岸種下台灣火刺木,為重現花蓮溪畔地景踏出第一步。


南華國小的孩子在木瓜溪畔種下台灣火刺木,要和台灣火刺木一起成長。攝影:廖靜蕙

和孩子們種下台灣火刺木 以復育行動創造美好回憶

植樹節當天,華隆護岸近百位民眾參與九河局植樹活動,現場雖已停止施工,只見每位入場者,除了戴口罩、量體溫,主辦單位更準備工程安全帽。除了社區居民以及行政部門代表,現場還有來自銅門及南華國小的學童,一起加入種植台灣火刺木的行列。


戴著工程安全帽的孩子們,在專家教導下,一一完成植樹步驟。攝影:廖靜蕙


水利署九河局長謝明昌期待此次復育台灣火刺木的經驗,成為孩子們美好的回憶。攝影:廖靜蕙

「這些小苗將隨著孩子們成長,10年後,孩子們回來看到長大的台灣火刺木,見證他們親手種下的原生植物,希望創造美好的回憶。」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長謝明昌致詞表示,台灣火刺木是老花蓮人的記憶,老一輩過去在花蓮溪畔看到許多台灣火刺木,期待種下的台灣火刺木能重現這幅景象。

這些苗木是來自瑞穗民宅採集育種的植株,是花蓮林管處2019年積極尋找的原生樹種,透過採枝條、扦插培育而成。除了現場種植100棵,花蓮林管處後續也將補植400株台灣火刺木。

花蓮溪畔曾經是台灣火刺木重要的棲息環境,1980年代因為園藝盆景熱潮,大量挖走台灣火刺木,現在平地溪畔已很難找到野生的台灣火刺木。令人振奮的是,此次工程施工期發現一株3公尺高的台灣火刺木,九河局不但保留棲地、縮減工程,也將成為母樹,希望培育出更多植株。

這項發現,對這幾年苦尋台灣火刺木種原的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來說,有如一份禮物。花蓮林管處處長黃群策致詞表示,花蓮處將持續生態造林復育原生植物,華隆護岸上也規劃種植羅氏鹽膚木、杜虹花、車桑子、厚葉石斑木等原生種,並移除銀合歡及小花蔓澤蘭等外來種,建構藍綠縫合的生態廊道。

來自南華國小和銅門國小師生共襄盛舉,一起加入種植台灣火刺木的行列。銅門國小學童以響徹天際、震撼人心的森巴鼓聲,提振士氣之餘,也希望小苗們受到鼓舞,長得強壯健康。植樹後,前往剛發現的台灣火刺木樹旁,講解並認識木瓜溪畔的原生植物以及濱溪植物肩負的重要生態任務。


植樹之後,孩子們來到台灣火刺木前,跟著專家認識長大後的台灣火刺木生態。圖片來源:九河局

移除外來種再復育原生植物 農田種植只許友善生態

總長2369公尺的「木瓜溪華隆護岸及初英一號堤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1月開工,除確保防洪安全、增加防汛動線可及性外,更進一步與花蓮林管處「國土綠網計畫」合作,進行工區銀合歡、小花蔓澤蘭等外來種的移除及原生植物的復育工作。


華隆護岸空拍圖。圖片來源:九河局


施工前兩年先進行生態盤點,無論外來種或原生種都調查清楚,並從移除外來種做起。圖片來源:九河局簡報

木瓜溪是花蓮溪的主要支流,而鄰近花蓮溪出海口的華隆護岸,具有串聯濱溪生態系統及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去年生態檢核顯示,有菊池氏細鯽、台灣扁絨螯蟹等物種分布,是物種保護的關鍵棲地;動工之前,也舉辦多場社區說明會。

謝明昌表示,2019年委託洄瀾風生態公司進行生態檢核,不只關注景觀營造,也考慮當地生態。去年2月,與花蓮林管處、民間團體討論高灘地復育。原來已有的水泥護岸坡面,以覆土讓坡度變緩,並栽種植被、增加野生物通道。

此外,華隆與初英護堤外,原本許可種植的農田,為了保留必要的復育空間,工程前全數廢止種植許可,待林務局完成生態造林土地匡列後,其他土地將還給原來使用的農戶,只不過未來農法選擇上,必須符合友善生態或生態農業的規範,不但參與生態復育行動,也讓地景板塊鑲嵌創造生物多樣性。


施工過程中,因為怪手駕駛的細心,原生台灣火刺木植株重見天日。攝影:廖靜蕙

復育過程中,原本即規畫一個區塊復育台灣火刺木。謝明昌說,老一輩的印象,花蓮溪畔長滿台灣火刺木,此處的復育行動不但恢復過去的景象,也期待將經驗拓展到花蓮溪台灣火刺木的原生地。

巧的是,去年做了這項決定,今年施工過程中就意外發現了台灣火刺木。

小花蔓澤蘭罩頂 怪手整地 台灣火刺木重見天日

這棵台灣火刺木,目測約3公尺高,從樹底下看,不知是一棵還是兩棵,不知是誰、在何時,種下了這幾棵樹,隨著人去樓空,逐漸被周圍長滿比人高的芒草,樹冠厚厚一層小花蔓澤蘭、槭葉牽牛等緊緊覆蓋,再也看不清面貌。

這樣的處境也不知道多久了,直到施工單位1月19日怪手整地,才發現它的存在;疏開茂密的藤蔓、植被之後,這幾棵樹終於重見天日。

經過幾位專家現勘、並將圖片寄給林試所研究人員,確認為台灣火刺木,另有一棵波羅蜜緊緊依附在它身旁。九河局現場即刻納入保全對象並協助清除樹冠層上覆蓋的藤本植物。清除後逐漸恢復生機,也許因為生育環境改善了,原本奄奄一息、形同枯樹,獲得重生後,彷彿趕進度般,短短一個多月,不但展新葉、開花,還結了果實,整棵樹欣欣向榮,非常漂亮。


清除纏繞樹身的藤蔓,台灣火刺木展出新葉、開花,還有一些果實。攝影:廖靜蕙

「施工團隊東誠營造非常細心且認同樹木保全的重要性。」謝明昌十分肯定這項行為,這項發現也與華隆護岸規畫復育台灣火刺木不謀而合,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

九河局以藍色工程護欄,將樹以及棲地整個圍起來;保留了這株台灣火刺木,也將結合觀景平台作為解說教育場域。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