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輔法》修法週年僅拆四間違章工廠 環團批「即報即拆」跳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工輔法》修法週年僅拆四間違章工廠 環團批「即報即拆」跳票

2021年03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新版《工廠管理輔導法》(工輔法)上路即將滿一周年,政府當初宣告「新增未登記工廠即報即拆」,但施行成效似乎沒有獲得民間的肯定。環團今(1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該法上路一年來,依《工輔法》拆除的農地違規工廠僅有4家,效率低落。環團認為,問題出在經濟部、農委會等各部會互踢皮球,呼籲行政院領頭協調跨部會合作,實踐「即報即拆」承諾。


環團召開「工輔法一周年」記者會,呼籲行政院組成跨部會小組,加速違規農地工廠拆除進度。李蘇竣攝

《工輔法》修法一年 163家違規工廠僅拆4家

為了解決農地違規工廠叢生亂象,2019年6月《工廠管理輔導法》在立院三讀修正通過,並於2020年3月20日正式上路,政府當時宣示,以2016年5月20日為界線,在此之前既存的低污染工廠將輔導其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而既存的高污染工廠則輔導遷廠或轉型。在2016年5月20日之後新建的未登記工廠則「即報即拆」,由地方政府拆除,若地方不作為,中央將介入停止供水、供電。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蔡佳昇表示,農委會2017年農地資源盤查有1萬3859公頃的平地農業用地遭到疑似工廠占用,然而,2019年最新的盤查竟成長到1萬8417公頃,短短兩年新增4558公頃。

新版《工輔法》實施將滿一周年,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截至今年3月1日,全台共有163家經官方勘查認定屬於新增的未登記工廠,其中以新北、桃園、台中及彰化等地數量最多。而當中依法拆除的工廠數量僅有4家,此外共14家工廠被停止供水供電、73家被勒令停工,剩餘的則是53家已停工、19家仍在陳述意見中。


台中大里夏田農地工廠。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環團籲政院跨部會建立SOP 執行「即報即拆」

地球公民基金會質疑,政府並未兌現拆除未登記工廠的諾言。蔡佳昇指出,自去年3月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台灣零時政府(g0v.tw)共同開發線上「農地工廠回報系統」,一年來民眾檢舉近500家的農地新增工廠,也協助民眾檢舉了240家,結果僅有7家工廠依違反《建築法》等規定拆除。

蔡佳昇批評,一年下來,依《工輔法》拆除的只有4家,「這效率是何等的低落。」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目前無法單靠經濟部或地方政府解決違規工廠問題,處理農地違規工廠問題不應只靠單一部會,更不應把拆除責任都推給地方政府,行政院應拿出對策,組成跨部會的「新增農地違章拆除」專案小組,透過橫向溝通整合資源,有效率執行「即報即拆」,立即為農地流失止血。


蔡佳昇批評違章工廠拆除效率低落。圖:李蘇竣攝。

此外,中央、地方應建立一致的法規,讓違規者自行負擔拆除費用,避免地方政府因資金短缺而延宕拆除作業。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郭鴻儀表示,2017年農委會主導跨部會的行動平台,透過內政部圖資變異點進行盤查,列出各地新增建違章工廠清單,同年公布的17家拆除名單,直到2019年才全數拆除,而原訂2018年要公布第二波拆除名單,經過4年仍未公布。

郭鴻儀呼籲,政府善用「工廠管理輔導會報」等跨部會機制,確保跨部會之間資訊的對齊,協助地方政府解決人力、經費及資源有限問題,建立中央、地方聯合拆除農地違章SOP。


郭鴻儀呼籲政府善用現有機制,建立拆除農地違章SOP。李蘇竣攝

違章工廠不減反增 環團:農地非農用就是違法

經濟部以斷水斷電為遏止新增農地工廠的手段,業者若要在農業用地申請接水、接電,必須提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可文件,沒有核可文件者,台水及台電將拒絕受理。對於已申請用電戶,如有違規轉供情形,經濟部將通知限期改善,並請台電公司裝設AMI智慧電表,藉由遠端監控是否有自行復工等違規狀況。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指出,農地至今仍不斷「冒出」鐵皮屋工廠,就算農地工廠被檢舉了,只要政府認定其沒有製造加工事實,就不屬於工廠,不會被勒令停工、斷水斷電。蔡佳昇也說,地球公民基金會平均每個月要協助民眾檢舉25家違規工廠,但各地方政府常常回覆表示,工廠沒有加工製造事實、未達工廠認定標準就無法可罰。

施月英舉例,彰化有一家遭檢舉的農地塑膠工廠在勒令停工後搬遷他處,但原建築不但沒被拆除,也沒有斷水斷電,難保業者不會偷偷復工;另一間工廠面積約7500平方公尺,裡面放置數部生產機台,約有20位工作人員正在組裝、包裝,但政府卻認定沒有製造加工事實,不屬於工廠。她強調,只要農地非農用的建物就是違法,籲請行政院統合各部會,將違法建物盡速拆除,不該默許鐵皮工廠繼續留在農地。


環團在記者會尾聲上演行動劇,眾人在大型手板上貼滿工廠的照片,象徵農地將蓋滿工廠。李蘇竣攝

參考資料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