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一個由學者、律師和活動人士組成的聯盟正式啟動了一項《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FFNPT)倡議。該條約以上世紀60年代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核武禁擴條約》為藍本,並且同樣以不擴散、削減,以及和平利用三大支柱為基礎。
《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的目標是停止新的化石燃料探勘和生產,逐步淘汰現有存量,加快向較貧窮國家轉移乾淨能源,實現勞動者和社區的公平轉型,並支持仍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實現經濟多樣化。
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開展的國際外交以及國家層面的工作關注的都是化石燃料的需求,而忽略了供應問題。
根據2020年12月聯合國發布的最新一期《生產差距報告》(Production Gap report),為了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將最高溫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全球需要在2020年至2030年間每年減6%左右的化石燃料產量。但報告卻發現,各國目前計劃平均每年增加2%的化石燃料生產。
環保工作者們希望消除這一差距。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主席、該倡議指導委員會成員卡羅爾·馬菲特(Carroll Muffett)表示,企業遊說活動壓制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對化石燃料生產的討論。
「這份條約向相關參與者發出了強而有力的道德和市場信號,告訴他們這才是世界的發展方向。」卡羅爾·馬菲特說道。「化石燃料生產商成功塑造了這樣一種公眾認知,將氣候變化說成是70億地球居民共同決策的結果,而不是小部分企業和政府決策者們將世界鎖定在化石能源路徑上。事實證明,要戰勝這種將討論只聚焦於需求端的能力是非常困難的。」
馬菲特說,核戰爭的威脅和1997年《地雷禁止條約》生效之前地雷的擴散都是國際社會未能對嚴重威脅做出果斷反應的典型例子。但後來,「來自民間社會的要求,再加上少數雄心勃勃的參與者的推動,找到了前進的道路。」
積跬步,至千里
儘管該倡議的最終目的是讓各國政府簽署《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但目前指導委員會先將目標鎖定在了地方政府。溫哥華市是第一個簽署這一條約的地方政府,紐約和洛杉磯也將緊隨其後。
馬菲特說:「這樣可以讓那些願意走得更快、更遠的國家先走起來。與此同時,有關這份條約的討論也向相關參與者發出了強有力的道德和市場信號,告訴他們這才是世界的發展方向。」
今年2月,碳追踪計劃(Carbon Tracker)和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 Monitor)宣佈建立了一個全球化石燃料登記系統,這是使《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實現的重要一步。這個系統的目標是開發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化石燃料存量資料庫。現有資料庫要不是缺乏詳細信息,就是大眾無法參閱,而且各國沒有義務報告現有、計劃和潛在的產量。
碳追踪計劃北美執行董事羅伯·舒維克(Rob Schuwerk)說,初期工作是對現有資料進行分析,並鼓勵各國政府未來提供更多資料。
他承認,在中國等國家會存在訊息獲取和語言方面的障礙。不過他認為,重要的是訊息要盡可能詳細,以便可以通過擬議中的條約來分配供應削減量。目前的目標是在今年10月左右發布初版資料庫,然後對其進行完善和擴展。倡議者們希望聯合國未來能夠主持該資料庫的工作。
該登記系統還能突顯各國參與化石燃料擴散的方式,是通過直接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租賃業務,還是通過補貼或海外融資。馬菲特說:「各國做出的內部承諾與它們在海外的實際活動之間嚴重脫節。」
他表示,認識到這一點可以使人們更容易確定各個國家為削減化石燃料供應應當採取什麼行動,並以公平的方式做到這一點。他說:「不擴散化石燃料的呼聲與公正轉型的需要之間有著廣泛的交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生產,應該從那些經濟上最不依賴化石燃料、實現轉型途徑最多的國家開始。」
不僅如此,這樣還可以防止沒有化石燃料開採歷史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將他們的經濟和未來與我們知道沒有前途的能源商品綁定在一起。」
將生產寫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議程
英國能源與氣候智庫(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高級研究員理查德•布萊克(Richard Black)認為,很難看出這樣的一個條約能如何融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正式框架中。他強調,各國政府不會單獨簽署這份條約,除非它們認為這麼做符合本國利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羅列的各種減排路徑,讓各國有足夠的餘地宣稱某些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情況是可以兼容的。」
馬菲特說,國際氣候外交正在慢慢開始認識到化石燃料供應的問題,但「距離《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將其納入議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沒有辦法將化石燃料納入《巴黎協定》?絕對有。但是,我們能否等到那一天到來之後再繼續這項倡議?肯定不行。」
布萊克指出,丹麥最近決定撤出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意義重大,這表明國家政府有可能對供應採取行動。「未來,我們必然會看到其他政府決定關閉並淘汰其化石燃料產業,因為我們正看著全球化石燃料市場走向衰落。」
今年,殼牌和BP等大型石油生產商首次承認石油需求已經在2019年底達到最高點。這象徵著它們放棄了去年做出化石燃料需求在未來十年仍會繼續增長的預測,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受疫情而非政策的影響。
馬菲特說:「我們看到,人們正逐漸認識到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在受疫情影響之前就已經處於系統性衰落過程中,疫情只不過放大了造成它們衰落的那些力量。所以我認為這場運動以及最終達成這份條約的時刻已經到來。」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吹響放棄生產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