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港擴建二階環評初審卡關 環團:白海豚必經之地、迷航必死無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中港擴建二階環評初審卡關 環團:白海豚必經之地、迷航必死無疑

2021年04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為穩定天然氣供應,台灣港務公司及台電預計於台中港外港區,擴建天然氣第五接收站及外廓防波堤。由於此案將填海造陸約160公頃,且位於白海豚重要棲地範圍,2018年環評大會決議需進行二階環評,昨(31日)進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環委指出,開發單位「避重就輕」,未針對白海豚保育提出具體對策,要求開發單位確保施工、營運期間避免白海豚進入船池,「要有合理的作為,才能讓牠轉彎」。環團則提出證據,有高達95%的白海豚個體皆迴游於開發範圍白海豚若誤入其中恐迷航,將「必死無疑」。最終決議此案需補正再審。


台中港擴建天然氣第五接收站,預計將填海造陸約160公頃。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天然氣接收站去年負載率108% 為增氣減煤台中港要擴建五接

為配合政府增氣減煤、天然氣發電量於2025年達50%的能源轉型目標,我國的天然氣進口量也隨之提高。然而,目前台灣僅有高雄永安、台中港兩座天然氣接收站,2020年的負載率高達108%,遠超過國際安全平均值的50%。

緊鄰台中港的台中發電廠預計將新建2部燃氣機組,該案已於2020年1月通過環評。為了確保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穩定供氣,台灣港務公司及台電預計於台中港外港區擴建天然氣接收站(第五接收站),將擴增5公里以上的外廓防波堤,並填海造陸約160公頃。

由於此案的填海造陸面積達50公頃以上,且位於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對當地保育類物種的棲息與生存有顯著不利影響,因此此案於2018年第334次環評大會上,已依《環評法》規定決議需進行二階環評,昨(31日)此案進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此案包含外廓堤、卸收碼頭及兩處填方區。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此案包含外廓堤、卸收碼頭及兩處填方區。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開發範圍包含白海豚重要棲地  環委:要有合理作為讓牠們轉彎

台中港位於大甲溪口、大肚溪口之間,北側臨近高美濕地、南側為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此案外港區擴建工程預定地,更是白海豚的遷徙廊道。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白海豚只剩下65隻,近12年來族群數量僅增加11隻。

環委李培芬表示,根據開發單位調查,計畫區內約有20隻白海豚出沒,其中更有8隻只出現在計畫區內,「當中涵蓋3隻幼豚,牠們是保育白海豚的希望。」他要求開發單位應提出對策,確保於施工、營運期間避免白海豚進入船池,「要有合理的作為,才能讓牠轉彎。」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主任楊士慧批評:「台電為了落實減煤能源轉型,犧牲白海豚在所不惜。」楊士慧根據長期攝影觀測分析指出,有高達95%的白海豚個體皆迴游於開發範圍,白海豚若誤入其中,有很高的機率會迷航,將「必死無疑。」

楊士慧也痛批,開發單位對防止白海豚誤入開發範圍的措施毫無誠意,「只有靜態監測、攝影、通報與存參,完全沒有任何行動。」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許秀嬌指出,開發單位應盡可能評估縮小開發、施工範圍,此外應承諾於白海豚的繁殖期及生育期,停止大規模的開挖及打樁工程。

環委袁菁指出,近年來台中港的白海豚目擊率呈現下降趨勢,「是不是台中港(對白海豚)變得不友善了?」他認為,若白海豚數量繼續下降,恐有損台中港被歐洲海港組織認證為生態港口的美名。

 臺中港區為白海豚游經通過區域。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台中港區為白海豚游經區域。圖片來源:環評書件

善用港區清淤土方填海造陸   環委:應排除煤灰底渣

開發單位表示,此案填海造陸將使用約1960萬立方公尺的土方。由於台中港經長年使用逐漸淤積,須定期辦理航道疏浚,所產生的土方將成為此案填海造陸所需的土方來源,同時也能增進港區土地利用效益以及資源再利用。

針對土方來源,環保署廢管處為促進再生粒料資源循環再利用,建議開發單位應承諾此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粒料。對此開發單位表示,此案收受港區工程剩餘土方已滿載,無規劃收受再生粒料。

由於此開發案位於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內,使用再生粒料回填恐影響海域環境及生物,環委李俊福要求,開發單位應明確排除使用電廠煤灰、焚化廠灰渣作為填土來源。

環委簡連貴則指出,此案基地屬於軟弱或疏鬆砂土、土壤液化潛能高,且鄰近活動斷層,開發單位應加強地質安全評估,並監測填土工程對原有地盤沈陷穩定的影響。

環委江鴻龍則表示,與此案鄰近的數個開發,包含台中發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第2階段煤灰填海工程,以及離岸風電工程等,若將同時施工,應與此案合併進行整體環境影響評估。

台中港擴建二階環評初審。黃思敏攝
台中港擴建二階環評初審。黃思敏攝

作者

黃思敏

用容量小小的腦袋練習傾聽與放空,希望所有的溫柔與善良都能被好好地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