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成果退步?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大解析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減碳成果退步?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大解析

2021年04月09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李倫(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從1990年的1.3億公噸,持續翻倍成長到2018年的2.9億噸,中間排碳在2008、2009年金融風暴時驟降,接下來十年的降幅皆微不足道。


地球早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近日聯合國氣候公約所發布的報告嚴正警告今年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關鍵年。圖片來源:John EnglartCC BY-SA 2.0

氣候異常已非單一事件,舉凡今年初德州的暴風雪、去年珊瑚大規模白化等,都已超出專家過去的觀測紀錄,也嚴重威脅人類生存與健康,讓人不能否認地球早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年初聯合國發布的國家自主貢獻承諾綜合報告(NDC Synthesis Report)是給全地球人的緊急行動宣言,呼籲今年是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的關鍵成敗年,各締約方要提交更具野心的2030年氣候行動計畫與減量目標。

台灣碳排放節節高升 能源部門為大宗

要談減碳,就必須先了解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結構。翻開環保署最近一版的2020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從1990年的1.3億公噸,持續翻倍成長到2018年的2.9億噸,中間排碳在2008、2009年金融風暴時驟降,接下來十年的降幅皆微不足道,像2018年總排放量僅較前一年略低約0.62%,如此幅度對於全球升溫是否控制在2℃、甚至達到巴黎協定所寄望的1.5℃都嚴重不足。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與趨勢與排放種類占比。圖片來源:環保署,2020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環保署認定七大溫室氣體之間,又以二氧化碳占比超過九成為最高,含氟氣體(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的統稱,也被稱為高暖化潛勢溫室氣體)較1993年增加近五倍之多!從各部門來看(不含LULUCF,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能源部門是歷年總排放量最大的部門,占比超過九成,排放量為2.6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幾乎比1990年多了1.5倍!

細細追蹤能源部門的排放結構,範籌包含燃料使用、燃料逸散性、能源生產、運輸、儲存及傳送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沒有意外,能源產業消耗最大,再來是運輸產業以及製造業與營造業。而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的排碳在先前四年穩定下降後,竟然於2018年大幅上升,反觀廢棄物與農業部門,在積極推動垃圾零掩埋、實施資源回收、提升氮肥技術進步下,分別減少30-60%溫室氣體排放量。


台灣各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圖片來源:環保署,2020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可望邁入低碳社會?端看氣候法能否修成正果

排放清冊報告也揭露我們平均使用能源背後的碳排放量,一年大約是11.33公噸。先前最新的《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曾估算,要實現1.5°C目標,2030年一個人只能排放2.1噸碳,相當於要減少80%。而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所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21, CCPI 2021),台灣的整體排名依然吊車尾,多少也因「人均排放」(在評分指標中權重就占了30%)太高,而被拖垮。


台灣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圖片來源:環保署,2020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去年環保署開始進行溫管法修法作業,許多立委與民間智庫團體也都積極參與。綜觀全球陸續喊出「淨零」目標,美國也規劃重返《巴黎協定》,在人事任命、國內經濟就業與外交政策上都緊密扣合氣候目標,從排放清冊來看,台灣卻有些踟躕不進,能不能跟上國際腳步,這次修法非常關鍵。

作者

李倫

成大資源工程系畢業,德國Technische Universität Hamburg環境工程碩士,有感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積極參與難民營、工程無國界非洲乾旱地區取水工程設計等志工服務。曾於政府智庫服務,協助產業減碳路徑規劃,並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員,研究能源與工業節能議題。熱愛大自然,希望地球因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