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蝦天堂、年年有魚的「KeyStone」——溪石 | 環境資訊中心
從河說起

魚蝦天堂、年年有魚的「KeyStone」——溪石

2021年05月18日
文、圖: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想看溪流裡的生物多樣性,「溪石」是隱藏版的主角。溪石對水域動物而言,影響了食住行,轄管範圍從底棲的水生昆蟲到上空的溪澗鳥類。「KEYSTONE基石」這個詞源不僅發想自建築的基礎,也很貼切河溪生態系的日常。


大石形成跌水了高溶氧及穩定基質,壁蜑螺產卵寫滿整面石牆。


我們知道河流有潭、瀨、瀑、流各種棲地環境,每種棲地因為水流速度、水質、可取得食物,決定了不同比例的同功群組成。而這些棲地除了形塑自千萬年地形氣候等遠因,地質母岩會提供什麼樣堅硬程度的粒料、地形坡降及降雨事件會如何搬運堆積,都進一步透過溪石粒徑大小和它們的分佈,形成我們眼見的棲地。

大徑的溪石透過水流搬移過程中,會找到能肩並肩卡住的彼此而不再滾動,當多次大水會將它們的隊形調整到最耐抗水流沖擊方向的排列時,其中的孔隙也開始填塞中小徑顆粒,因而越來越趨於穩定,形成我們看到多年不變的石組。


穩定的山區溪流最常見石組構成的階潭,石階的上下落差也有多元的流路。

這樣的石組像一階一階的梯,逐次因它不平整的表面磨擦、和水流跌落間動能轉位能的消耗,緩和了溪水的狂野奔放。直到更爆量的洪水拆散它們,通常在下一個不遠處像變形金剛般重新再組合成石梯。而石梯下跌水處,往往就形成先深再趨淺的平靜潭區;潭尾或又有些微坡降處先出現淺瀨,水流撞擊平均分佈的石塊產生繞流或水躍來削能,直到再遇見下一個陡降或平緩處。

 

這些急瀨跌水靜潭緩流的排列秩序,決定了魚蝦蟹螺的生活空間:溪哥紅貓(粗首鱲長鰭鱲雌雄魚的俗稱)常等在激流下的水花後方撿食上游沖落的水生昆蟲;苦花和禿頭鯊都愛有安定大石的水域,但又因牠們體型和運動方式而各偏好淺瀨或深潭;刮藻又撿拾碎屑的毛蟹和澤蟹常出現在緩流區覓食,大石塊間的大石縫則有機會發現石賓和三角姑在裡面休息喔。

 

而這些棲地偏好還得再納入牠們的生活史,包括食性會隨個體成熟而變化、繁殖產卵會有特殊需求、洄游期間的移動可行性等等,都巧妙地順應了不同河溪區域的樣貌。河溪棲地是否回應這些需求,也得拉長時間去觀察水流量的季節變化,還包括現今氣候變遷的趨勢、和人類改造環境及取用水量的長期影響。但首先,我們先坐在溪邊,好好觀察眼前的溪石到底怎麼被常見的動物所利用。


溪石也是許多水生昆蟲羽化成蟲的關鍵場所,原本生活在水下的幼蟲在這裡蛻變展翅。

溪石是房間,特別是產房和育嬰房。翻石是尋找水生昆蟲最容易的方式,即使有強力攫握的爪,或極端流線形又貼平的體型,大多數水生昆蟲幼蟲還是會選擇依靠石頭底部或背流面居住,直到羽化成蟲飛向空中。你或許聽過釣客形容溪哥紅貓在繁殖期間幾乎不咬餌的狂飆,仔細觀察可以見到整群溪哥紅貓雄魚競相把母魚壓制在大石間,為得是排精排卵後能被包埋在粗砂礫間直到孵化。而底棲的鰕虎,不論是洄游的大吻鰕虎或定居淡水域的明潭吻鰕虎,都將卵產在溪底石塊下方,親魚也在那裡整理孔隙不致掩埋,並守護黏在天花板上的小寶寶。而以上這些房間是否適合,都取決於石塊的大小位置、它們所影響的水流速、和因此沉澱在周遭的細砂礫。


明潭吻蝦虎將卵產在石塊下側,親魚也常守護在石縫間。

溪石是餐廳。穩定石塊在良好透光量下,常成素食者和雜食客的吻痕打卡熱點。水流的強度、水質條件,也會影響溪石上著生矽藻的多樣性及生長狀況。「石尚餐廳」不只供素也供葷,那麼多孕育在石上石縫或粒間的水域動物或牠們的卵,都可能成為掠食者的餐點。你的房間是別人的餐廳,溪石在食物網的能量遞移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穩定而有陽光穿透的大石是素食天堂,常佈滿饕客打卡的吻痕。

溪石是藏匿所,包括擔心被吃、和想吃別人的動物。不想變餐桌上的食物就得藏好,只夠自己鑽行的石縫是最佳藏匿點,揚起的細沙還像煙霧彈一樣幫忙。而這種藏匿功能也被常被底棲型的掠食者利用,大石縫下可能有鱸鰻、小石縫間可能有塘鱧,等待狙擊經過的魚蝦。


掠食的褐塘鱧利用跌水下的石縫的掩護,準備狙擊路過或被沖下的小動物。

溪石也形成動物上溯的多元路徑,高低落差間多元排列的石組,對各種游動或爬行能力的動物實踐了博愛的通用設計,在演化能力範圍內各取所需。石塊也是溪流的曝氣機,沖擊的水花充分交換了空氣,維持水中溶氧。溪石對上空飛行的短腹幽蟌或鉛色水鶇也都關鍵,不僅產生食物或是成長的環境,也是狙擊飛蟲和求偶交配的墊腳石。

一直到溪流的下游變成擺盪平緩的辮狀河,礫灘沙洲也都來自溪石的身軀啊,儘管破碎,這些可是抵擋狂野水勢、馴服削減水流能量的勳章啊!


溪石被水流帶到了海邊,即使身軀被磨耗了,甚至成渺小的沙,依舊形成海岸的屏障。

※ 本文原載於2021年2月2日人禾基金會「從河說起」部落格,原文標題為:〈溪石~年年有魚的 Key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