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和17日,全台發生分區輪流停電,停電的原因是什麼?電真的不夠嗎?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不斷上升的用電量,如何應對種種變局?
5月13日下午,許多人的手機都發出警訊聲,不久全台灣開始分區輪流停電。交通號誌因停電而熄滅,路口交通混亂,有些路口因為有義交出動,才度過交通混亂期,大部分商店沒有備用電源,只好暫停營業。
輪流停電的狀況,一直到晚上8點才解除,隔天經濟部與台電發布停電原因,表示是人為疏失釀禍。因為台電人員誤關變電所開關,導致興達電廠4座機組跳機,瞬間喪失2000多萬瓩電力,台電表示會加強人員教育,避免類似事故。
許多民眾懷疑,當天台電官網上備轉容量率不是還有10%,為什麼電力回復時間需要花6個小時?而且因為缺水,西部水力發電機組發電量大多數掛零。另外水情不佳已經長達半年,台電仍將水力算進備載容量內,是不是有浮報問題呢?
缺水又遇高溫,5月中,氣溫連續幾天到達38度,南部甚至出現40度的紀錄。用電量持續飆升,創下歷年5月的新高。台電下修備轉容量率,電力燈號也從綠燈轉成黃燈。不料5月17日下午,興達電廠一號機又發生故障跳機,白天有太陽光電頂著還可以度過,但到了太陽下山,進入夜尖峰,供電告急,再度啟動分區輪流停電,最後總統蔡英文也為5天內停電兩次道歉。
然而,當5月用電量不斷往上衝,但核三廠一號機和林口、台中、興達、大潭等五部大型機組都還在歲修,顯示台電對用電量的推估失準,已經不能因應現在的變化。
目前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經達到5.5GW,可以滿足白天9點到下午5點的尖峰用電,現在電力最吃緊的時間,已經從下午2點,逐漸轉移到沒有太陽光電的晚上7、8點,因此尖峰用電和備轉容量的計算,必須隨著調整。
尖峰時段轉移到夜晚,時間電價也應該做調整。目前高壓用電大戶是採用兩段式或三段式時間電價,電價最貴的尖峰時段,還是夏季的上午10點~12點和下午1點~5點,這樣的電價,恐不利削減夜尖峰的用電。
需量反應是削減尖峰用電的另一種方法,參與的用電大戶在前一天先競標,如果第二天用電吃緊,台電會要求用電戶降低用電量,等於是把電買回來。台電在5月18日曾透過需量反應抑低80萬瓩的用電。學者認為,未來需量反應規模應擴大。另外已經建置好的儲能設備和智慧電表等等,都應該盡快上場發揮功用。
除了用電大戶可以參與電力交易,未來智慧電表如果廣泛布建,一般用戶也可以參與需量反應,即時抑低尖峰期間的用電。而隨著氣溫越來越熱,空調用電大幅增加,許多耗電的老舊冷氣,也需要加速汰換。
近年來,台灣用電需求不斷成長,2020年用電量比2019年成長2.1%,遠高於十年平均,其中工業用電占總用電量六成以上。剛發布的電力供需報告更預估,未來每年電力將以2.5%的速度加速成長。
電廠的興建能跟上電力成長的速度嗎?當停電、缺水警報聲同時響起,是不是提醒我們,水、電都是有限的資源,無法滿足無上限的經濟開發。以供定需,回頭管理需求的成長,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當停電警報響起】
5/31(一) 22:00首播
6/5(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