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仁溪的煉金術師 考古學者挖掘燃燒酸洗廢五金歷史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二仁溪的煉金術師 考古學者挖掘燃燒酸洗廢五金歷史

2021年06月28日
公視記者 呂培苓 許中熹

在台南高雄的界河,二仁溪出海口河岸邊,成功大學考古學所的學生施東佑和朋友們,又是測量、又是拍照,還往地下挖了一個坑,他們在做什麼呢?別人考古,挖的都是輝煌的歷史,但這裡,風頭水尾,除了幾十年前是燃燒、酸洗廢五金的大本營之外,有什麼呢?


二仁溪出海口河岸邊,成大考古學所學生施東佑和朋友們,正挖掘一段燃燒酸洗廢五金歷史。

沒錯,他們要挖的就是這一頁歷史。

1960年代,高雄港拆船業興盛的年代,很多電子廢棄物從國外進口,聚集在二仁溪沿岸,拆解、燃燒、酸洗,挖出廢五金裡的貴重金屬。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顧問蘇水龍說,當年這裡挖出來的黃金會做成條塊,模仿香港有名的珠寶店,景福樓的黃金條塊出售,而且成色很足,很難分辨。還有一種叫做鈀金,當時大約是黃金價格的1/3。這些利益,就是拆解廢五金,為什麼當年在二仁溪沿岸風風火火的原因。


1960年代高雄港拆船業興盛,國外進口電子廢棄物,聚集在此,挖出廢五金裡的貴重金屬。


當年挖出來的黃金會做成條塊,模仿香港景福樓的黃金條塊出售,而且成色很足,很難分辨。

但是,金子拿走了,卻留下了垃圾。

1986年,二仁溪出海口的蚵仔,因為吸收了廢五金洗出來的銅離子,變成綠牡蠣,引起社會大眾對燃燒廢五金的關注。1993年,台灣全面禁止廢五金進口。2008年,水利署要做二仁溪沿岸堤防,挖出了許多當年的廢棄物。直到現在,還沒有清理完畢。

施東佑和朋友們以考古方式,挖掘了一個兩公尺見方、130公分深的坑,過往的污染都還堆疊在裡面。這裡的廢棄物,其實就是世界電子產業發展的歷史。單單以電路板來說,可以看到最早的陶瓷材質、木片材質,到現在的塑料材質。


施東佑和朋友以考古方式,挖掘一個兩公尺見方、130公分深的坑,過往污染都還堆疊。

施東佑在電路板等廢棄物大量堆疊的下方,發現了往河岸傾斜的大石塊堆疊,也就是說,從這些堆疊的大石塊到目前的河岸,大約十幾公尺的泥土地,很可能就是當年的電子廢棄物,加上後來傾倒的建築廢棄物等各種垃圾,再加上河水送來泥沙,漸漸固化而成的陸地。


金子拿走了,卻留下了垃圾。

長期關心二仁溪污染情形的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說,「比較擔心的是裡面的銅、戴奧辛,如果長期下雨之後,它還是很有機會被帶到二仁溪裡面。我們要求政府,我們已經講了3、4年,應該是先挖,用太空包裝起來,然後找個地方暫存,或就直接整治。」

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在2021年3月分完成調查,二仁溪河岸包括支流三爺宮溪匯流處等地方,還有有害廢棄物7627噸、污泥以及包含電路板在內的廢塑料等3萬多噸,大約還需要15億元的經費來清運。

成功大學考古學所助理教授莊家銘說,「一般我們講到考古學,都是發掘過去很輝煌的歷史,可是同時我們也忘記,過去我們也做過錯的事情。我們希望毫無掩飾地把它挖掘出來,把事實真相呈現在大家面前,才知道我們曾經做哪些事情,那些錯誤,我們不應該再犯。」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二仁溪的煉金術師】

6/28(一) 22:00首播
7/3(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