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工研院攜手錸德等業者 開發耐蝕太陽能模組材料
工研院今天宣布,與錸德、邦泰與聚隆合作,開發濱海場域使用的耐蝕太陽能模組塑膠邊框新材料,搶攻再生能源新商機。工研院表示,這項耐蝕太陽能模組塑膠邊框新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絕緣與耐腐蝕等特性,可延長濱海場域太陽能模組使用壽命,並可回收再利用。(中央社報導)
EUV機台耗電量增10倍 台積電大數據提升5%效率
極紫外光是半導體微影製程中最新進的機台,台積電表示,EUV機台耗電量是深紫外光微影機台的10倍以上,透過大數據分析手法及機台改善,去年提升5%能源使用效率。為兼顧製程技術演進與環境永續,台積電攜手供應商積極投入「新世代機台節能行動專案」,其中針對EUV機台進行研究發現,傳送EUV光需要特殊的反射鏡,每一次傳送將損失3成能量,在機台內平均10次以上的反射過程,最後僅剩下少於2%的光能。(中央社報導)
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今年可望運轉 日供1萬公噸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去年動工,預計今年運轉正式供給再生水,每日可供水約1萬公噸,將有助台積電逐步降低自來水使用,實現多元水資源利用。台積電指出,透過新增反洗廢水再回收系統,有效增加29.7萬公噸節水量,去年總計年度新增節水量達192.7萬公噸,降低晶圓單位產品用水量至128.4公升。(中央社報導)
全球再生酯粒需求增 遠東新:5年內R-PET產能增倍
全球各品牌如Nike、Adidas、Coca-Cola、P&G等,陸續將旗下產品包裝材料轉換為R-PET〈再生酯粒〉;遠東新今指出,為配合客戶需求、爭取訂單,未來5年,R-PET產能將透過全球擴建及併購機會雙倍成長,以期滿足品牌綠色承諾的強勁需求。2020年,遠東新R-PET的年產能為48.2萬噸,已是全球再生酯粒產能的第二名。預估,2025年可達100萬噸、2030年要達150萬噸。(工商時報報導)
遭爆國產化造假 伯威海事:都有政府機關核准才進行
丹麥風電一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及荷蘭海事工程商Boskalis攜手水下工程大廠台灣樺棋營造在台合資所成立的「伯威海事工程」被媒體踢爆只是假合作。伯威海事30日發出聲明指出,伯威海事協助CIP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力發電計畫,正在執行水下基樁與套筒式基礎之安裝與運輸工作。外傳伯威海事本土化努力造假是「不實指控」。(蘋果新聞網、工商時報報導)
國內首家取得SASB授權 永豐投顧推出ESG評鑑系統
國內首個取得SASB授權的ESG評鑑系統問世,由永豐投顧與資誠(PwC)合作開發,目標提供完整、在地化的評鑑結果,在首次揭露的半導體ESG評鑑中,聯電、日月光、南茂、南亞科及台積電等表現分居前5名。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評鑑過程將從企業發布的CSR報告書、年報、網站公開訊息萃取所需資訊,再根據產業特性,找出重大永續議題,透過與同產業或過去表現比較,歸類至A+至C等5個等級。(經濟日報報導)
和潤 簽65億永續連結貸款
台灣汽車分期龍頭和潤企業宣布,將陸續與日商三菱日聯、玉山、中國信託等銀行簽署新台幣65億元永續連結貸款,此金額為目前台灣金融市場此類貸款之最大案。和潤企業總經理林彥良表示,此次與三家銀行完成永續連結貸款,凸顯和潤企業致力於傳統貸款方式中尋求嶄新融資模式,並與金融機構攜手支持台灣永續金融發展,和潤企業在追求企業成長的同時,也兼顧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等面向。(經濟日報報導)
元大金旗下4據點啟用綠電 目標2022年使用率10%
金控圈響應綠色永續風潮,元大金控今天宣布,旗下子公司元大證券、元大銀行4個據點正式啟用綠電,規劃每年採購55萬度綠電,目標2022年全集團綠電使用率達10%;新光銀行也規劃第4季設立首間綠能分行。(中央社報導)
嚴修「空氣緊急防制辦法」 要企業空污季減排
為防制空污,環保署再度出招。環保署29日預告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當空氣品質嚴重惡化時,新增對燃煤電廠、汽電共生廠要求最高需強制配合降載40%,而鋼鐵冶煉業、石化業最多也要降載25%,最快7月初正式預告,9月初完成意見蒐集,最快今年空污季就會上路。(工商時報報導)
2020年查獲4件環境用藥含滅蟻樂 最高可罰150萬
環保署今天表示,統計去年環境用藥查核結果,發現4件經檢驗含有公告禁止成分,且為斯德哥爾摩公約列管的持久性有機污染化學物質「滅蟻樂」,依法可處新台幣30萬元至150萬元罰鍰。(中央社報導)
不銹鋼大廠非法處置廢棄物近20年 千興老董判刑5年4月
台南地方不銹鋼大廠千興公司於2019年7月間被台南檢警環等聯盟單位查獲涉在麻豆廠區等6處地點回填、堆置事業廢棄物,並任意棄置有害與一般事業廢棄物。千興董事長葉碩堂等12人被檢方依違反廢清法起訴,6月30日台南地院宣判,千興公司任意棄置有害廢棄物處罰金1200萬元;葉碩堂父女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申報不實罪,各判合併執行5年4月、3年徒刑,還可上訴。(自由時報報導)
刺網漁具實名制7月上路 宜蘭推廢棄刺網回收獎勵金
刺網漁具造價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簡易、節省能源等優點,是台灣常見的捕撈方式,但刺網作業容易造成「混獲」情況,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推動刺網漁業漁具實名制,宜蘭縣政府配合政策,7月1日起展開稽查。宜蘭縣政府也另推廢棄刺網回收獎勵,每公斤以15元回收,期限至10月31日,獎勵金有限,漁民可提前撥打電話預約回收。(自由時報報導)
解封備戰!日月潭管筏撈垃圾 清理湖面收復水景
防疫三級警戒延至7月12日,隨著日月潭水位已回升接近滿水位,潭區觀光可望在解封後迎接曙光,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近期也加緊清理潭區水域環境,委請包商搭乘管筏將浮在水面的垃圾、浮筒撈起,盼在解封前完成環境整理,待疫情趨緩後,能讓遊客體驗到美麗如昔的日月潭。(自由時報報導)
全台首例野生黃喉貂確診狂犬病 傷重不治
防檢局今晚表示,農委會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11日發現1隻虛弱且疑似具神經症狀的野生黃喉貂,送治療後傷重不治,經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確診為國內首例黃喉貂感染狂犬病。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徐榮彬指出,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是在錦屏林道發現上述野生黃喉貂,送治療機構為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之後經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確診感染狂犬病,再通報防檢局,所幸沒有人被咬傷。(中央社報導)
苗栗路殺石虎半年10件 死後留種成功取精6件
苗栗縣半年來發生石虎路殺10例,縣政府啟動石虎路殺及脫序石虎緊急處理計畫,與台北市立動物園遺傳合作保育,成功取得精液6例,額外替石虎族群復甦保有更多希望,另有12隻石虎因為計畫執行,有了重回野外生存的機會,有助石虎族群存續。(聯合報報導)
北市動物園捎喜訊 巴拉望孔雀雉寶寶首現身
台北市立動物園捎來喜訊,住在鳥園區的巴拉望孔雀雉夫妻首度繁殖成功,透過人工孵化及育幼,巴拉望孔雀雉寶寶現身,模樣可愛。巴拉望孔雀雉面臨持續性棲息地喪失與商業狩獵壓力,野生族群數量不斷減少,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認定的易危動物。北市動物園的巴拉望孔雀夫妻雖有繁殖紀錄,可惜沒成功帶大幼雛,今年繁殖季內也產下兩顆蛋,但保育員觀察到親鳥的孵蛋行為並不積極,決定改採人工孵化和育幼。(自由時報報導)
夏季高溫三星蔥減產 耐熱新品種蘭陽5號救蔥農
花蓮區農改場今天表示,夏季高溫使得宜蘭三星蔥減產1到2成,費時多年終於選育出新耐熱品種「蘭陽5號」,每公頃產量可增加1 到7公噸,期盼今年品種授權給宜蘭農民栽種確保收益。(中央社報導)
水情改善 全台31萬公頃灌區二期作全數如期供灌
農水署署長蔡昇甫表示,今天經濟部旱災緊急應變小組工作會議已做出決議,全台共31萬公頃的灌區二期作將如期供灌。他指出6月初雖然仍有部分水庫蓄水情況未明,河川取水灌區則供水良好,當時就有計畫要恢復供灌,但為求謹慎,直到昨天確認包含水庫的蓄水量如石門水庫、烏山頭水庫、嘉南水庫等都優於往年同期,因此今天拍板全面供灌。(自由時報報導)
多國瀕空前重大饑荒 世界糧食計劃署籲趕緊行動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署長畢斯利(David Beasley)今天警告,若不採取進一步行動以因應糧食短缺問題,數十個國家可能出現「空前嚴重的饑荒」。若干救助機構表示,COVID-19疫情危機導致衝突、氣候變遷、經濟衝擊所造成的糧食短缺問題惡化。(中央社報導)
能源總署: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仍需賴水力發電成長
國際能源總署今日表示,由於欠缺全面性政策與投資鼓勵,在今後10年內,水力發電增長速度預期將減緩23%,這也將造成淨零排放目標難以如期實現。國際能源總署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透過聲明強調,「水力發電是非常重要的潔淨能源,但卻常常被遺忘。如果各國認真想要達成他們設定的淨零排放目標,就必須將水力資源確實納入其能源與氣候工作計畫」。(中央社報導)
加拿大宣布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車 盼達成碳平衡
加拿大政府29日宣布,為達到總理杜魯道設定的2050年碳中和目標,將從2035年起禁止銷售新燃油車和輕型卡車,比原本計劃2040年的目標還提早5年。環境部長威爾金森(Jonathan Wilkinson)表示,將會和美國合作協調相關法規,另外他們正在投資充電站、減稅、產業轉型等。(自由時報報導)
填補澳洲煤缺口 中國近半年改向美國採購
中國去年底開始限制澳洲煤進口,隨後南方多城市限電引發「煤不夠用」的猜測。中國為了填補缺口,近半年加大對美國煤的進口,此外也向菲律賓、哥倫比亞等國採購。由於中澳關係惡化,中國自去年年底開始禁止澳洲煤進口,不久之後浙江、湖南、江西等省開始執行限電,引起民怨。當時有輿論猜測,認為限電的原因是缺煤,但部分財經媒體、親官方人士則強調,澳洲煤炭對中國需求影響有限,限電原因是因「經濟復甦」。(中央社報導)
成運汽車電動巴士進駐沙烏地 將於延布設廠
朱拜爾和延布皇家委員會與沙烏地阿拉伯國際工業區公司昨天(2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延布成立工業聚落。台灣的成運汽車公司將轉移電動巴士技術給沙國,並在延布設廠。專案工程師伊布拉欣(Hussein Ibrahim)告訴中央社記者,簽署備忘錄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與台灣成運汽車公司在製造環保產品方面展開合作,實現沙烏地2030年願景計畫。(中央社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光環失色 過去十年產量落後大陸、歐洲
國際乾淨運輸理事會(ICCT)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和歐洲在過去十年的電動車產量超越美國,且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大國,占總產量的比率達到44%。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ICCT表示,美國從2010到2020年的電動車總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為18%,大陸同期比率約為44%,躍居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國,歐洲的比重為25%,位居第二。(經濟日報報導)
日本國產生質燃料首次用於民用機飛行
使用以綠蟲藻、廢棄食用油為原料的日本國產生質燃料的小型噴氣機29日完成民用機的首次飛行,從鹿兒島機場抵達東京羽田機場。開展綠蟲藻相關食品業務的「悠綠那」(euglena)開發了該燃料。製造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CO2)比化石燃料少,將成為航空業去碳化的王牌。(共同社報導)
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獲通過
中國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全鏈條立法—《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昨(29)日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並擬於今(2021)年9月1日實施。《條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環境建設整體布局,授權深圳市政府制定重點行業碳排放強度標准,並將碳排放強度超標的建設項目納入行業准入負面清單。(人民網報導)
養護公海 中國實施自主休漁
中國農業農村部表示,自今(2021)年起,中國在西南大西洋、東太平洋部分公海海域實施公海自主休漁措施,在7月1日至9月30日自主休漁期間,所有中國籍魷魚捕撈漁船均應停止捕撈作業,以養護公海魷魚資源。此為針對尚無國際組織管理的部分公海區域採取的漁業管理創新舉措。(聯合報報導)
中國第三大水電基地 雅礱江首台總承包機組發電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中國首個採用設計施工總承包(EPC)模式建造的百萬瓩級大型水電站─四川雅礱江楊房溝水電站,今日實現首台37.5萬瓩機組併網發電,這也拉開了雅礱江中游電站次第投產發電的序幕。楊房溝水電站是雅礱江中游第一個投產發電的電站,規畫裝機容量約3000萬瓩的雅礱江幹流,是中國第三大水電基地;年內中游的龍頭水庫兩河口水電站,也將投產發電。(中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