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書籤:一位生態學家的山居記事》陳玉峯談菁芳草的黏功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山林書籤:一位生態學家的山居記事》陳玉峯談菁芳草的黏功

2021年07月30日
文: 陳玉峯

圖片來源:《山林書籤:一位生態學家的山居記事》商周出版

一直擱著、一直擱著,不知不敢或不想明說或碰觸,菁芳草的美感真的吹彈可破,所以我下不了筆。 

今天,我再度走向沒有菜的菜圃,被滿滿的菁芳草所盤佔。 

我是忍了好長的一段時日,終於狠下心來清除菜圃上的菁芳草,因為我種植的一批白菜、青梗菜,全數被菁芳草所消滅,而它又是那麼楚楚可憐樣,小小的圓卵形對生葉,不只討喜,當水分無虞時,他噴掃眼底的綠,勾魂攝魄;夢幻般的綠,沁入骨髓,以致於我都儘量不置足跡。 

可是當我狠狠地清除時,柔弱的草軀頓成繩索般地頑強,它們死纏著地母,彷彿我拉扯的是土地的臍帶。我拔到手軟與心虛。 

除非我翻土,挑除掉潛伏土中的植枝,否則不出一個月,它們一樣綠得美豔。我不是不知道一般種菜的方式,我只是不想吃脆弱多病的蔬菜,否則市場上買。既然自己要種,就種有骨氣的菜,但市場上販賣的菜籽,就是如此不爭氣。 

種了兩輪之後,我放棄。所以我現在的菜圃,就只單純欣賞著菁芳草。 

1977到1983年間,我在台北地區觀察、調查次生演替時,界定了菁芳草的生態區位。我是觀測一個廢棄的魚池,隨著淤積,先是青萍的浮水植物在水面,而後李氏禾由岸邊逐漸入侵,大約一年時程,李氏禾完全覆蓋而積水消失。然後,菁芳草加入戰局,冷飯藤也湊上一腳。第四年,山黃麻幼齡族群盤佔,嗜濕的菁芳草、冷飯藤漸式微,山黃麻及水同木的次生林發展過程中,菁芳草即消失。 

菁芳草屬於低矮型多年生草本,分布中心是偏潮濕的壤土地,對陽光的需求量偏高,但半遮蔭處尚可存活,它的無性繁殖力很強,因而靠藉族群的彼此支援,半遮蔭處的植物體分享了破空陽光直照部分的資源,一樣可以繁盛,但一旦次生林形成,它們得不到充分的光源而消失。 

我的菜圃是因為不時的人為干擾,阻礙了樹木的入侵,且三不五時有朋友幫忙除草,反而促成菁芳草的長存。如果放任自然營力,我估計菁芳草在三年內,就被大花咸豐草等吞噬。 

菁芳草的傳播,最主要靠藉著它的「黏功」,它的整個花序枝、萼片上,長滿老花眼看不清楚的綿毛,分泌著黏液,一旦人畜走過,不只褲管、皮膚或鞋襪,就連塑膠、木板都上黏,它們的花果序簡直就是萬用強力膠,水柱也難沖洗掉它們。

有句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如果指的是菁芳草,很適合改一個字:碧「黏」天,它必然是多情種。


山林書籤:一位生態學家的山居記事

作者:陳玉峯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28日

 


作者簡介

陳玉峯

生態學家,台灣民間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系,台灣大學理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先後任教於台大、逢甲、東海、靜宜大學,曾任靜宜大學副校長、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現為「山林書院」負責人、台灣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專業研究台灣山林植物生態與分類,積約四十年台灣山林研究、調查經驗,從事生態保育運動與教育、社運、政治運動、自然寫作、生態攝影、社教演講等。


【名人推薦】

「陳玉峯老師人如其名,總是仰之彌高。他有時像巨大板塊衝撞隆起的地殼,激進昂揚;像切割大地奔流的岩漿,狂野率性;有時像亂世中聳拔峻嶺上一間孤廟裡的高僧,淡定坦然自在。陳老師說這本書是寫他「一生與植物間的情誼和體悟」,我靜心拜讀,時而傻笑,時而嘆息,這書裡對人世不再苦口婆心、不再辛辣勸諫,只有深厚靈修,簡約行止。在字裡行間分享他走向更高之處的旅程。他那種對大自然的款款深情,冬日看完掩卷還會隔空透暖,餘波盪漾……」——王小棣/ 知名編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