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後】雨來了,留得住多少水? 台灣水資源像坐擁金山的窮人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旱之後】雨來了,留得住多少水? 台灣水資源像坐擁金山的窮人

2021年08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編按:全台水情恢復正常,但水資源管理沒有放鬆的本錢。降雨豐沛的台灣,有八成水資源不是蒸發就是直奔大海,加上全球倒數第二低的水價,讓人均用水量年年攀升。氣候變遷威脅之下,我們該如何留住落在這片土地上的每滴水?今年嚴峻旱情敲響了一記警鐘,提醒我們若不通盤檢討水資源運用,恐怕躲不過下一場大旱。

今年的嚴重乾旱,農業損失超過80億、中部地區長達202天的限水措施。所幸7月颱風和熱帶低壓帶來豐沛雨量,儘管紓解了乾旱災情,雨災卻緊接著到來。台灣中南部的雨量豐枯季節差異大,雨來了,我們能夠留住多少水?

2021年7月底苗栗鯉魚潭水庫滿庫溢流。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2021年7月底苗栗鯉魚潭水庫滿庫溢流。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台灣降雨豐富 利用率僅兩成 立委比喻「坐擁金山的窮人」

根據水利署統計,台灣每年總降雨量可達900億噸以上,卻只有使用168億噸,水資源利用率不到兩成。剩下八成水資源,不是蒸發就是直奔大海。立委蘇治芬比喻,台灣宛如坐擁金山的窮人,要求政府應加強水資源蓄存與利用。

2018年台灣實際利用的總水量約167億噸,僅佔總降雨量的19%。其中70億噸引用河川水、54噸取用地下水,從水庫取用的水約42億噸,但台灣水庫整體的有效庫容不足20億噸,即便所有水庫裝滿2次,也不足供應全年所需。

DSC01433

2021年台灣經歷史上最嚴重缺水,中部地區長達兩個月分區供水,連沖廁清潔都成為難題。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台灣平均年降雨量達915億噸,卻只利用了兩成的水資源。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台灣平均年降雨量達915億噸,能利用的水資源卻不到兩成。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台灣本島共66座水庫,設計總容量約29.2億立方公尺,2019年有效容量約剩19.6億立方公尺,即便政府近5年來投入逾48億的經費在清淤,水庫淤積情形仍不減反增。

水利署統計,2015~2019這五年間,全台水庫淤積共增加了1573萬立方公尺。水庫的淤積率愈高,能夠留住的水就愈少,平均每年減少300萬噸的庫容,將近是3萬人一整年的用水量。

霧社水庫淤沙。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水庫阻擋了河道輸沙,造成上游淤積狀況,霧社水庫淤積率已達75%。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泥沙源源不絕 清淤創歷史新高 水庫淤積仍增加

事實上,陸挖清淤遠比不上水庫泥沙淤積的速度。2020年起的嚴重乾旱,行政院宣示全力清淤,清淤量1440萬立方公尺,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全國水庫的淤積不減反增,達74萬立方公尺,源源不絕的泥沙,讓水庫庫容一年比一年更加拮据。

面對水庫蓄水能力不斷下降,水利署投入大筆經費在各大水庫建置排砂設施,並加強上游水土保持,已讓石門、曾文、仁義潭等13座水庫暫時達到淤積零成長,未來的目標是在2031年達到整體淤積零成長的目標,並搭配水資源跨區調度,增加供水穩定。

霧社水庫的淤積率全台最高,庫低淤沙堆積如山,台電公司趁著乾旱加緊清淤。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霧社水庫的淤積率達75%,是全台淤積最嚴重的水庫,淤沙堆積如山,台電公司趁著乾旱加緊清淤。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林昭遠解釋,興建水庫改變了河流原始的輸沙狀態,阻擋住原先要被帶到下游的土砂,必然會淤積,「每個水庫都有其壽命,從啟用便開始淤積,只是快或慢。」要延長水庫的壽命,除了清淤與興建排砂設施,也應加強上游水土保持工作。

林昭遠建議,在上游集水區可針對崩塌好發區位加強林地管理,並在水庫集水區劃設特定水土保持區,若有農地則推動「藏水於農」的水土保持,同時也要在河道適當位置超前部屬沉砂池。

專家獻策  妥善運用地下水、善用伏流水、新建水庫

蘇治芬認為,政府的區域調度雖然有效,但若水量不足也無法調,設法留住水源更重要。建議政府應參考荷蘭,建立海岸水庫或淡水湖,在河川中下游建立分階攔河堰,增加水資源利用,也能抵禦洪水、減少揚塵。

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理事長張良正指出,台灣水資源的「金山」很大一部分是地下水,每年地下水供應的水資源比水庫還多,「地下水非常豐富,過去沒有好好管而產生一些災害,現在卻因噎廢食完全不談,這次旱災讓我們看見地下水的重要性。」

張良正說,地下水是很好的備援用水,國內投入的管理與研究實在太少,應該要妥善管理與運用。他建議水利署認真計算各區地下水入滲補注量,廣泛裝水錶計算抽取量,並且適度收取水權費,讓地下水有價。


今年面臨嚴重乾旱,台中市積極利用地下水撐過缺水危機。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屏東科大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表示,目前九成的地下水使用沒有水權,使用量也是未知,估計全台每年有上百億噸的地下水及伏流水流入大海,約等於14座曾文水庫的蓄水量,水利署應進一步詳細調查。

水利技師公會前理事長陳賜賢則認為,水利署從水資源調度著手的構想雖好,但水管過長、維護的成本就高,也會因地震造成爆管損壞,各地仍要有蓄水能力。陳賜賢建議,南部仍要新建水庫,雖然會對環境造成衝擊,但要思考水資源穩定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性。

【大旱之後:系列報導】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