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COVID-19疫情升溫,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外送成為了民眾日常,卻也造成免洗餐具垃圾量暴增。根據綠色和平估算,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的紙容器和塑膠容器都增加20%以上,而六都總量則為1萬8041公噸,較去年同期高出近15%。
綠色和平指出,要從源頭減少餐具垃圾,循環模式是最佳的減量方案,除了能降低生產當地的原料消耗、水資源消耗,也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此外,國際間也發展出兼顧防疫與減塑的「無接觸」購物模式,台中已有近30家業者響應。
高雄市垃圾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9% 為六都之最
綠色和平比對各地環保局每月回收紙容器與塑膠容器數據資料,發現今年5~6月,高雄市較去年同期增加29%,為六都之最,新北、台中、台南也分別上升24%、23%以及20%。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因為疫情而改回免洗餐具,或拒絕消費者自備容器的措施不確定有防疫效果,但可以確定的是,全台垃圾在2個月內大幅增長,現在能在短時間減少垃圾的方法就是導入循環容器,杜絕垃圾產生。
根據綠色和平過去訪查回收處理廠結果,發現使用過的塑膠盒、托盤與飲料杯等塑膠容器,並非全部都能進入回收系統,整體回收率低,此外,即使被送到回收廠,也常因為處理成本高於賣價,大多被視作一般垃圾處理,顯見回收無法解決失控的塑膠垃圾。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預計在2030年全面淘汰四種一次性塑膠產品,但現行的限塑政策卻仍讓近十年一次性塑膠產品總用量不減反增,再加上疫情影響,民眾逐漸習慣外帶和外送,使得全台垃圾及資源回收量都比去年多。
疫情下的減塑風潮:「循環容器」與「無接觸」
綠色和平表示,全球有多項新興研究已經指出,循環模式是最佳的減量方案。張凱婷說:「一個循環杯可以避免封膜、杯子、吸管和吸管包裝等4種塑膠垃圾產生,以循環模式減少垃圾的效果比起回收更快也更直接。」
COVID-19疫情爆發一年多來,國際間已發展出防疫與減塑兼顧的「無接觸」購物模式,消費者可以安心使用自備杯,做好防疫同時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產生。綠色和平表示,近期也主動向台中店家推廣「無接觸」購物模式,目前已有近30家業者響應,習慣不塑的消費者可以率先前往體驗。
綠色和平表示,循環容器熱潮近年在台灣悄悄蔓延,不僅六都之一的台南市去年推出環保外送,提供消費者循環餐飲容器,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也自主發展循環容器取代一次性塑膠容器。
綠色和平建議,中央政府在既有的限塑政策應加上更明確的指引,引導企業改用一定比例的循環容器;同時也呼籲地方政府儘快導入循環容器模式並設定目標,持續擴大規模,才能有效根治失控的塑膠垃圾。
面對居高不下的塑膠垃圾,為持續擴展循環容器模式,綠色和平發起了「絕塑好店計畫」,召集全台的餐廳、飲料、零售,提供比現行限塑政策更積極之減塑優惠或措施,以實際行動推進台灣減塑,並選在台中草悟道商圈推動循環杯計畫,呼籲相關部會應積極輔導業者使用循環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