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禹婷 | 環境資訊中心

廖禹婷

Things will go well.

文章列表

2023-04-05 14:51
東非狒狒歷經16日出逃,不幸在27日圍捕過程中槍死亡。今(31日)立委伍麗華、陳瑩召開記者會抨擊相關單位對「指示獵人出勤」一事互相甩鍋,狒狒逃出的六福村園區管理有疏失,六福村還揚言提告獵人,是「大財團欺負小獵人」。林務局則表示,將修正《野保...
2023-03-29 17:51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9日)公布《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摘要,指出全球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成長並超越核電,核電發電占比迎來40年新低;因應烏俄戰爭爆發,報告書也首次以專章呈現核電在戰爭下的風險,燃料池能否持續冷卻將是核安關鍵。 ...
2023-03-27 17:37
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及團隊今(27日)宣布推出領先全球的「無蜂王授粉蜂箱」技術,只需一片巢脾加上費洛蒙即可達99.9%授粉率,解決蜜粉源不足的問題,更為農民提供比傳統蜂箱高出2至3倍的產量。楊恩誠表示,無蜂王授粉蜂箱使用的義大利蜂馴養度...
2023-03-22 16:58
第10屆「智慧城市展」將在3月28日至31日於台北舉辦,30日至4月1日移師高雄。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於昨(21日)展前記者會上表示,今年是推動淨零碳排行動大爆發的元年。國發會今年首次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合作,於台北場同步舉辦第一屆「2050淨零...
2023-03-20 16:26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下簡稱黑潮)自2010年以來,透過個體辨識紀錄累積450隻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個體資料,經過分析發現「來」、「X」、「W」三個海豚群體長期結隊出現,有「社交小圈圈」的有趣現象。黑潮更繪製出這三群花紋海豚的社交網絡圖,黑...
2023-03-20 06:20
氣候變遷加劇,減碳意識日益抬頭,當如何減排在檯面上熱烈討論的同時,還有一種最原始的應對方法——種樹。種樹其實是一種「碳吸收」機制,協助我們將碳「種回」樹木或土壤中,進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究竟為什麼植樹的同時也能種碳?哪一種樹的種碳效率最...
2023-03-17 18:28
中油公司規劃今年底引進國內首座可移動式加氫站。不過有業者提出,國內目前無加氫站設置法規可依循,建議先參考國外方法試運行。而氫能運具初期的高額成本,也需靠政府補助解套,否則生產出來的氫氣將「沒有地方走」。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17日)宣布成立「...
2023-03-16 08:51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經濟委員會聯席會議昨(15日)併案審查農業部組織法等案,農委會主管陳吉仲、副主委陳駿季列席報告並備質詢。針對近來的缺蛋問題,農委會表示4月可望紓解。立委除了要求儘速提高雞蛋進口量,也指出我國產蛋率低落,世界各國平均每隻蛋雞...
2023-03-14 18:45
你還在把米其林星當作選餐廳的唯一指標嗎?隨著永續飲食在全球引發熱潮,有綠色版米其林指南之稱、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SRA)自2010年推出「Food Made Good」永續...
2023-03-13 17:49
近年來「麻雀變少」成為熱議話題,特生中心今天(13日)召開記者會,透過分析國內100種繁殖鳥十年來的數量變化趨勢,建置「台灣森林鳥類指標」及「台灣農地鳥類指標」兩項國家級指標,也讓台灣成為繼印度後,亞洲第二個發布複合物種指標的國家。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