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南投現大量海蟾蜍、俄控中國狂掃俄罕見植物、澳洲東暴雨西大火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南投現大量海蟾蜍、俄控中國狂掃俄罕見植物、澳洲東暴雨西大火

2021年11月14日
編輯室

11月12-14日

南投出現大量海蟾蜍 環境適應力、毒性極強

名列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的海蟾蜍,去年在南投草屯現蹤。最近當地農民發現海蟾蜍大量在田間出現,趕緊通報保育與學術單位。由於海蟾蜍的環境適應力與毒性都極強,學術單位發出全台通報,希望阻止新一波的生態浩劫。(公視新聞報導

重視氣候變遷 長榮航空揭示「2050年淨零碳排放」

2021亞太航空公司協會(AAPA)第65屆年會12日以線上視訊方式舉行,今年由該協會與長榮航空共同主辦,會議中除了討論重啟旅遊協議及航空業有序復甦議題外,同時也呼應全球對於氣候行動的共識,重申航空業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致力追求永續發展。(自由時報報導

海保海巡攜手 近期少見救到受困沙灘健康活綠蠵龜

一隻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綠蠵龜12日現身彰化沙灘,海洋保育署、海巡署獲報趕往救援,發現這隻綠蠵龜無明顯外傷且健康良好,由海生館載回照護。這是近期少見救到健康海洋動物,令保育人員感到欣慰。(中央社報導

網傳土魠魚遭輻射污染 原能會:台灣海域漁產品檢測正常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引發民眾關切魚類食安問題,原能會12日表示,當年事發後,原能會實驗室即接受漁業署委託,針對台灣海域漁產品執行放射性核種檢測,至今共檢測約2000件,結果均正常;將持續嚴謹執行檢測,確保民眾輻射安全。(中央社報導

張子敬:逾千公頃列管受污染農地 年底整治完成

環保署12日表示,土污基管會成立20年,列管8000多處受污染事業場址,剩453處改善中。署長張子敬並說,列管受污染農地約1196公頃,已改善1108公頃(約93%),年底將全數整治完成。(中央社報導

福壽山垃圾轉運站600噸清光光 台中市府再贈「大牛」來助力

經台中市府清運下,福壽山垃圾轉運站600公噸垃圾山全數清運下山。市長盧秀燕12日率隊視察,再贈一輛23立方米垃圾轉運車「大牛」,協助清運梨山地區每天產出的10公噸垃圾。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明,由於和平區清潔隊垃圾清運能量不足,且福壽山垃圾轉運站地處偏遠,若碰到便道中斷,就會導致垃圾長期堆積,無法轉運下山,此次贈送的轉運車,預估可增加近一倍的轉運量。(聯合報報導

最常淨灘的濁水溪口垃圾清不完 原因竟然是地形

濁水溪出海口南岸的雲林縣麥寮漁港,垃圾量特別多,成為淨灘熱區,政府及民間團體每年在同一地點大規模淨灘不下十次,費盡心力總難以清理乾淨。麥寮漁港一帶的岸灘地形特殊,因六輕填海造地,靠近濁水溪出海口的南岸形成一處凹槽形的灘地,隨著潮汐漲退很容易把漂流物帶進來,造成垃圾堆積。地方深感無奈,希望政府能設法解決,否則經年淨灘都淨不了,也不是辦法。(聯合報報導

苗縣接連發現綠鬛蜥 農業處:經調查無野外繁殖跡象

在南部野外大量繁殖且造成破壞的綠鬣蜥,苗栗縣今年已有四次抓捕或目擊紀錄,尤其最近半個多月內苑裡鎮接連兩次有人目擊綠鬛蜥出沒,引發民眾疑慮是否這種外來野生動物已擴遷侵入縣內。苗栗縣政府最近委託生態顧問公司前往調查,但並未發現綠鬛蜥在當地野外有繁殖的跡象,目前研判較可能為棄養個案,縣府農業處表示將持續監測,民眾如發現也請通報1999由縣府派員移除。(聯合報報導

秋鬥「反獨裁、護民主、拚公投」 聲援反萊豬、護藻礁

一年一度的秋鬥,今年受疫情影響,為了避免群聚,改以行腳方式表達訴求,出發地點就選在屏東火車站。今年秋鬥以「反獨裁、護民主、拚公投」做主題,要聲援反萊豬、護藻礁二個公投主題,讓包含國民黨前主席江啟臣等人都到場支持,藻礁公投聯盟成員也來到現場,呼籲民眾一起讓藻礁永存。(公視新聞報導

蘭嶼釣客誤釣紅珊瑚? 生態工作者:應是軟珊瑚海扇

台東蘭嶼一名謝姓釣客,今天海上船釣,不小心釣上一株疑天然紅珊瑚,基於維護自然,最後放回大海。不過,生態工作者說,非紅珊瑚,而是軟珊瑚的海扇。縣府農業處表示,釣客非故意,且海扇非保育類,也立即放回海中,沒有另做他用的動機,行為沒有違規。(聯合報報導

台電:三接如期上線 才能增氣減煤減空污

環保團體1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不排除在12月18日公投前發動護藻礁氣候遊行,並強調產業轉型、用電負成長才能真正改善空污問題。

台電回應,產業轉型及用電負成長並非一蹴可幾,在兼顧供電穩定及環保下,必須增氣才能減煤,進而改善空污問題,所以三接一定要如期上線。(中央社報導

花蓮石梯坪海域清海洋廢棄物 清出1.6萬公斤垃圾

花蓮石梯坪海域許多珊瑚礁上,都掛著漁民作業的繩索或是漁網,更誇張的還有廢棄家電跟汽車輪胎。為了改善海洋廢棄物污染問題,花蓮縣環保局從今年9月份開始委託民間NGO組織,在石梯坪海域進行海底清除垃圾活動,包括岸上竟然清出1.6萬公斤的垃圾。(公視新聞報導

北市垃圾袋改全透明? 邀民眾提意見

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實施迄今21年,為精進資源回收成效,台北市環保局在北市公共政策參與平台設立「專用垃圾袋目前為淡藍色半透明,如改成無色透明型式,對於資源回收率的提升是否有助益?」議題,即起至12月13日開放民眾到平台發表意見,作為政策參考。

環保局統計,北市資源回收率從實施垃圾專用袋前的2.4%,今年已達65%,垃圾產生量全國最低,資源回收率全國第一。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全球趨勢,北市2030年資源回收率目標為70%,近年來環保局推動各項政策,包括環保兩用袋、環保袋循環箱等,降低垃圾量並提升資源回收率。(自由時報報導


致力解決污染 印度兄弟獲國際兒童和平獎

一對印度青少年兄弟檔致力解決新德里(New Delhi)家庭廢棄物導致的污染,發展出分類可回收廢棄物以及籌組從數以千計家戶收集垃圾倡議,13日獲頒聲望卓著的國際兒童和平獎,兄弟倆獲獎後敦促世界領袖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中央社報導

冬季將至 印度德里空污持續惡化

隨著季節進入冬季,印度北方農民在收割期焚燒農耕廢棄物,加上汽車排氣日增等因素,讓德里國家首都轄區空氣品質維持在「嚴重」等級。根據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局(CPCB)13日上午11時的數據,德里空氣品質指標(AQI)為469,這樣的情況已維持將近兩週。為協助印度政府解決空污問題,駐印度代表處科技組正與印度相關省分洽談引進台灣農業科技,將有機廢棄物轉換成生質燃料能源,協助減少農民燃燒稻草梗產生的污染。(中央社報導

氣候政策遭質疑 澳洲:2030減排目標不變並盼超前

澳洲數名部長14日表示,澳洲2030年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不變,政府更將致力超前這一時程,但未透露是否將更新目標,以配合剛閉幕聯合國氣候峰會的要求。澳洲目前承諾,將在2030年前減少26%至28%的溫室氣體排放。(中央社報導

澳洲東部遭暴雨侵襲 西澳發布叢林大火警報

澳洲東部各州遭遇暴雨之際,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緊急服務部門14日發布叢林大火警報指出,首府伯斯(Perth)以東一場大火失控,恐將威脅居民的家園和性命。(中央社報導

大規模雷雨襲擊埃及南部城市 野生蠍子大軍避雨時咬死三民眾

埃及南部城市亞斯文自12日發生大範圍的雷雨,結果當地野生的蠍子為了避雨也衝入民眾家中,目前傳出有3人因為被蠍子螫傷身亡,另外也有500人受傷送醫急救。根據《獨立報》報導指出,亞斯文衛生部部長哈納菲(Ehab Hanafy)表示,在遭遇強降雨時,像是蛇、蠍子之類的野生動物會急速離開自己的巢穴,尋求避難場所。亞斯文就是因為日前的突如其來的雷雨,出現了大量的蠍子。(CTWANT報導

鹿兒島縣現禽流感疫情 日本全境本季第二例

日本鹿兒島縣出水市一處養雞場12日上午通報多數雞隻死亡,被驗出H5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鹿兒島縣政府13日派員撲殺養雞場內所有雞隻。這是繼10日秋田縣後,日本全境本季第二例禽流感疫情。(中央社報導

碳排惡霸 從中國變澳洲

中國與美國雖是敵對國家,難得在氣候問題稍有共識,現在澳洲突然成為最新碳排箭靶。英國智庫公布研究指出,按人均計算,澳洲煤電溫室氣體排放量世界最高,每人每年排放5.34噸二氧化碳,幾乎是中國兩倍、全球平均五倍,且澳洲不準備追隨世界腳步放棄煤炭。(科技新報報導

APEC線上峰會 氣候變遷再成焦點議題

紐西蘭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今年將在線上舉辦,太平洋圈領導人將面臨壓力,要支持極具雄心的打擊氣候變遷目標,還必須為疫情後經濟復甦鋪路。不過迄今公布的主要氣候變遷相關改革,僅有同意推動凍結化石燃料補貼,這個想法早在十多年前就被APEC領導人提出,但未能施行。(中央社報導

內蒙古通遼降破紀錄暴風雪 民宅一樓遭掩埋

中國近期遭遇強大寒流,內蒙古通遼市7日起降下1951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大暴風雪,迄今已有4.6萬人受災。網路影片顯示,許多民宅一樓遭雪掩埋,大門被封死,汽車被消失。(中央社報導

中國狂掃俄罕見植物?俄官控危害自然

俄羅斯官媒《RT》10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監督局(Rosprirodnazdor)局長拉迪奧諾娃(Svetlana Radionova)公開表示,中國公民正進入俄羅斯,採摘罕見植物後跨過邊境出口回國,造成威脅俄國生物多樣性跟可能令瀕危植物群滅絕的環境問題。(世界新聞網報導

香港城大底棲蟹調查 16種在港首見 赤門發現全球新種六足蟹

香港水域物種豐富,海洋面積占中國不足1%,卻錄得全國約1/4的海洋物種(約6000種),當中有300多種蟹;城大研究發現,2012年底禁止拖網捕魚以來,在香港水域發現了108種底棲蟹,其中16種是香港首次發現,另外一種更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種,於赤門海峽捕獲,是體長只有5毫米的六足蟹(Mariaplax exigua)。研究團隊稱,禁止拖網後底棲蟹種增加,反映香港水域海底生態有改善。(明報報導

港警遭野豬咬傷三日後 漁護署宣布將人道毀滅市區野豬 野豬關注組籲市民停餵飼

9日,香港一名男警遭野豬咬傷,其後野豬從高處墮下死亡。12日漁護署宣佈,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野豬滋擾問題,12日起會把在市區出沒的野豬捕捉及人道毀滅,並每月進行野豬捕捉行動。野豬關注組幹事呼籲市民停止餵飼野豬,以免野豬走出市區引致意外,又期望署方對野豬作出補償,例如重建野豬的棲息地和種植果樹。

多個動保團體13日發起聯署,要求漁護署撤回捕捉及人道毀滅市區野豬的政策,據發起聯署的《香港動物報》報導,截至晚上9時,已有超過1萬人參與聯署。(立場新聞立場新聞報導)

氣候變遷致糧食價格急升 港學者:基層首當其衝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13日於電台節目表示,氣候變遷已經嚴重影響到香港,特別是低收入人士。因為全球氣候變遷,近10年香港的進口糧食價格亦比通脹更快地上升,低收入家庭需要付出更多價錢去應付生活,故貧窮人士亦往往是最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一群。(東網報導

能耗雙控、綠色減碳 中國雙11颳低碳風

中國「雙碳」目標下,今年雙11「低碳」「減排」成為熱詞,颳起了一股綠色消費風潮,各平台透過大量綠色食品或環境保護產品入駐、快遞採用無膠帶拉鍊箱、可降解包裝和原箱發貨,升級以舊換新等多種方式喚醒綠色消費意識,雙11正在從一場消費大狂歡變為減碳試驗場。(世界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