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加博峰地景區(The Hkakaborazi landscape)位於緬甸北端,當地景觀以白雪覆蓋的陡峭高山為主,而在高聳入雲的山峰之下,則是由雨林組成的山坡與山谷。東南亞第一高峰——海拔高達5881公尺的開加博峰(Hkakabo Razi),正座落在此偏遠、地勢崎嶇之處,並緊鄰緬甸、印度與中國等三國邊境。
近來刊登在學術期刊《全球生態與保育》(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的研究,透過自動相機發現,這片地景區同時也庇蔭著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全球受脅的中華小貓熊(Chinese Red Panda,學名:Ailurus styani)、雲豹(Clouded Leopard,學名:Neofelis nebulosa)與蕭氏烏葉猴(Shortridge’s Langur,學名: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等。
受限地景規模與地形 當地生態研究仍有待補足
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生Ye Htet Lwin告訴《Mongabay》,由於這片地景區的大多地方地形艱困,必須多天徒步健行才能抵達,因此至今累積的研究甚少。
儘管如此,近幾十年來,仍持續有科學家描述許多新發現的哺乳動物與鳥類,揭開此處野生動物的神秘面紗。但專家表示,這個地區的地景規模甚大,從低海拔熱帶森林過渡到青藏高原,皆涵蓋其中,因此仍有許多未知值得探究。
Ye Htet Lwin與其他來自中國科學院和緬甸森林部的共同作者,以大規模的自動相機研究,探討此地保護區範圍內外,大型哺乳動物的多樣性與分布情形。他們的研究從2015年開始至2019年,在今年緬甸軍事政變開始之前結束。
「我們記錄到很多物種,包含瀕危與稀有物種,而且大部分對保育而言都非常重要。」Ye Htet Lwin補充,科學家在20幾年前於此地記錄到的許多哺乳動物,這次也有出現在他們的調查中。「這代表我們還有機會保育這裡的生物多樣性。」
穿越雨林、爬上高山 研究團隊數週行腳架設174台自動相機
為了要研究這裡的大型哺乳動物,Ye Htet Lwin與同事們每趟都需跋涉數週,才能進到中印邊境附近的開加博峰國家公園(Hkakaborazi National Park)與紅崗山野生動物保護區(Hponkanrazi Wildlife Sanctuary),並在深山樹林內安裝自動相機。除了在這兩座保護區範圍內,他們也將自動相機安裝在保護區南方的大片區域,是緬甸森林部提議視作國家公園延伸範圍的所在地。
2015年至2019年間,研究團隊總共在海拔470公尺至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範圍內,架設174台自動相機,樣區面積共1萬1280平方公里。為了爬上目標高度,Ye Htet Lwin和他的同事們辛苦穿越植被茂密的亞熱帶雨林、行經開闊的松木與杜鵑林,最終到達高山草原——此處他們能夠一瞥霧氣籠罩下的層疊山巒。
雖然景色優美,但路途十分艱辛,Ye Htet Lwin說,「由於山勢過於陡峭,有時候走了一兩個小時,也只爬升100至200公尺。」
除此之外,為了繞過山崩和暴漲的溪流,他們還得冒險深入山林另尋它路——Ye Htet Lwin說他們在路上還曾與毒蛇「刺激地」相遇。
累積近萬張照片 研究記錄到40種大型哺乳動物
他們的調查最終累積將近一萬張可用的照片,其中有一半都拍到大型哺乳動物。這些自動相機總共拍到31種陸域大型哺乳動物,以及兩種樹棲型物種——巨松鼠(Black Giant Squirrel,學名:Ratufa bicolor)和某種研究人員尚未能辨識出種的比氏鼯鼠屬物種(Biswamoyopterus sp.)。除了自動相機拍到的上述物種之外,研究人員也另外納入七種物種:一是雖然沒有直接拍到,但研究者有在森林裡聽見叫聲的東白眉長臂猿(Eastern Hoolock Gibbon,學名:Hoolock leuconedys);另外則是在諮詢當地村民時,所看到的六種當地出土的大型哺乳動物遺骸。
總結而言,研究人員在開加博峰地景區總共記錄到40種大型哺乳動物,包含15種全球受脅物種,其中中華小貓熊、豺(Dhole,學名:Cuon alpinus)、蕭氏烏葉猴、孟加拉懶猴(Bengal Slow Loris,學名:Nycticebus bengalensis)與黑麝(Musk Deer,學名:Moschus fuscus)等五種為瀕危物種。
Ye Htet Lwin說,讓他們感到特別振奮的是,其中有一台安裝在海拔2700公尺的自動相機,竟拍攝到小貓熊的影像。在2020年之前,小貓熊一般都被認為是同一種,直到中國科學院針對65隻野外小貓熊進行基因定序分析後,才將小貓熊分為喜馬拉雅小貓熊(Himalayan Red Panda,學名:Ailurus fulgens)與中華小貓熊等兩個不同的物種。這次拍攝到的唯一一張小貓熊照片也足夠清楚,讓研究人員能夠從牠尾巴上的條狀環紋和臉色偏紅等特徵,判定這是一隻中華小貓熊。
過去認為小貓熊與浣熊或熊有親緣關係,但現在已經很清楚,小貓熊擁有自己的科別,且是其中一種最為「演化獨特且全球瀕危」(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簡稱EDGE)的哺乳動物。
這份研究中的自動相機也捕捉到其他許多EDGE物種,如豺、蕭氏烏葉猴與羚牛(Takin,學名:Budorcas taxicolor)。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辨識出幾種棲息範圍非常限縮的哺乳動物,如葉麂(Leaf Muntjac Deer,學名:Muntiacus putaoensis)和貢山麂(Gongshan Muntjac,學名:Muntiacus gongshanensis)。研究指出,「這些證據明確指出,不只是在地區層級,緬甸北部地區在全球哺乳動物保育上也扮演關鍵角色。」
棲地環境各有所好 研究歸納:海拔1600公尺處為生態過渡帶
研究人員也發現,有些物種傾向於在特定海拔範圍活動。例如在海拔較低的地方,自動相機有拍到水鹿(Sambar Deer,學名:Rusa unicolor)、鼬獾(Small-toothed Ferret-badger,學名:Melogale moschata)與馬來熊(Sun Bear,學名:Helarctos malayanus),但在海拔較高之處卻不見其蹤影。另外有些大型哺乳動物,則只出現在海拔高度超過2000公尺的高山上,例如紅斑羚(Cranbrook’s Goral,學名:Naemorhedus cranbrooki)與中華小貓熊。
藉由分析不同海拔的物種分布情況,研究人員發現,在海拔高度1600公尺處,是高、低海拔哺乳動物族群相會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生態過渡帶(ecotone),也是從這裡開始,高海拔森林漸漸成為優勢林相。Ye Htet Lwin說,生態過渡帶的保育功能也極為重要,因為這裡是動物從低海拔森林躲避人類開發威脅(如農業擴張與狩獵)的避難所。
儘管自動相機拍攝結果顯示,保護區範圍內外都是支撐大型哺乳動物多樣性的重要棲地,但研究指出,在保護區範圍外,仍時常可見農業擴張、小規模輪耕與狩獵等活動。作者建議,應該盡快落實森林部過去將開加博峰國家公園範圍延伸至南邊林地的提議,以緊急保育當地生物多樣性。
Ye Htet Lwin說,雖然這份新研究證實,國家公園南端的延伸區域,是大型哺乳動物的重要棲息環境,但保育工作除非納入世居森林周遭的當地社群,並得到他們的支持,否則不可能成功。
就算田野路途艱困,Ye Htet Lwin仍表示,他希望到海拔更高的地方架設自動相機,以尋找高山物種如雪豹(Snow Leopard,學名:Panthera uncia)的蹤跡。「在海拔超過3200公尺的地方,還有很多資訊尚待補足,」Ye Htet Lwin說。「如果我們的研究能夠涵蓋到高山地區,那我們就能真正評估開加博峰地景區的生物多樣性概況。」
參考資料
- Mongabay(2021年9月13日),Myanmar’s snowcapped north is a haven for large mammals, new study finds
※ 本文經授權全文翻譯自報導,如需轉載請來信:infor@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