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致敬」清出12萬噸海廢 東北角成最髒海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向海致敬」清出12萬噸海廢 東北角成最髒海域

2021年11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集結九大部會、15個機關共同淨海的「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今(30日)公布年度成果,截至今年10月共清理出12.6萬公噸的廢棄物,其中海岸清出4.3萬噸、海面或海底3.3萬噸、港口2.9萬噸及河川攔截2.1萬噸;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且多是塑膠垃圾。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指出,海廢清理最重要的是仰賴地方民眾的配合,從源頭減量,期待全民努力之下,大家到海邊都能看到美麗的海。


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平均每平方公里2145件。圖片來源:海保署簡報

今年度共清除12萬噸垃圾 東北海域垃圾最密集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30)日舉行「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成果發表會」,活動邀請環保署及漁業署分享向海致敬執行成果。

環保署科長葉信君說明,截至10月各機關共清理約12.6萬公噸垃圾,依廢棄物來源區分,海岸清出4.3萬噸(約佔全體34.5%)、海面或海底3.3萬噸(約26%)、港口(含漁港、商港及軍港)清理2.9萬噸(約22.6%),及河川攔除2.1萬噸垃圾(約16.9%)。

海保署表示,根據統計,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且塑膠類垃圾占比最多,經目視調查,每平方公里超達2145件海漂垃圾。

海底廢棄物則是透過潛水人員水下調查,以宜蘭龜山島海域每平方公里3.8萬多件垃圾最多,其次是澎湖小門(每平方公里3.1萬多件)、台南台江(每平方公里1.9萬多件),多是廢棄漁網漁具。


各機關清理成果。圖片來源:環保署簡報

加強海廢管理 統合九大部會「淨海」

台灣四面環海,坐享豐厚海洋資源的同時,也飽受海洋廢棄物之苦。行政院在去年5月核定「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編列65.57億元經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清理機制,最終達到源頭減量的目標。

環保署指出,有關海岸的權責機關很多,過去的問題在於各機關分工不明確,為確保海灘永遠乾淨,明確界定海岸權管單位,面對問題、找出原因。

環保署表示,這項計畫集結九大部會、15個機關,各部會依據權責劃分,如內政部負責國家公園、交通部負責商港、經濟部負責海堤及河川、國防部負責軍港、財政部負責國有土地、農委會負責漁港及漂流木、海委會負責海洋廢棄物等等,要求各部會按轄管海岸地形建立清理模式,確保全國1988公里海岸每吋土地都乾淨。

同時也加強廢棄物管理,如廢漁網漁具標示、陸域河川垃圾攔阻、一次性塑膠產品源頭減量,並且建立再利用去化管道。

塑膠垃圾佔大宗 塑膠微粒材質多是PE、PP

海洋委員會副主委蔡清標表示,向海致敬鼓勵民眾近海、知海,但前提是要有乾淨的海洋,因此潔淨海洋非常重要。若從食物鏈的觀點來看,塑膠微粒的問題最終也是人類吃下肚,唯有海洋健康了,人類才會健康。


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強調,潔淨海洋是向海致敬的第一步。圖片來源:海保署提供

中央大學受海保署委託,進行周邊海洋廢棄物調查,統計顯示今年台灣周邊海域海漂垃圾平均密度為52.20±7.68件/平方公里,仍以塑膠類占六成為最多數,以東北角較高。另調查15處海域海底廢棄物,密度介於 0-38056件/平方公里之間,廢漁網漁具佔最多。

此外,為掌握河口海域及生物體內之微塑膠含量, 海保署委託工業研究院於台灣海域進行調查,海水樣品分析結果顯示,微型塑膠濃度介於0.018~1.027個/m3之間,生物微型塑膠濃度介於0.126~0.738個/克(濕重)之間。

整體而言,海水中微型塑膠的材質主要以聚乙烯(PE)最多、聚丙烯(PP)次之,都是國際間生產使用量最高的塑膠原料,常用於拋棄式塑膠容器和塑膠袋等等,在全球海洋塑膠調查中也很常見。


周邊海域微型塑膠材質調查結果。圖片來源:工研院簡報

源頭控管漁業廢棄物 漁業署推刺網實名制、漁港暫置區

漁業署科長陳吉芳指出,2021年海岸垃圾快篩結果顯示,在海岸垃圾中,漁業廢棄物佔了很大的比重,主要都是漁網、浮球、保麗龍及竹棚等等。

陳吉芳說明,問題出在漁網漁具缺乏源頭管理,如刺網是台灣小型漁船主要的捕撈,但在進行作業時常因破損斷裂流失成為海洋廢棄物,此外,漁港也無處暫置垃圾,漁民不願將垃圾帶回岸上。

漁業署為了源頭控管,在今年1月14日公告「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訂定相關程序,要求漁民在出港前在漁具上標示漁船編號,截至目前沒有違規情況。漁港暫置區部分,漁業署在全國第一、第二類漁港設置約80處暫置區,今年截至10月,暫置區共清出5274噸廢棄物。

此外,針對牡蠣養殖業產生的保麗龍浮具及竹棚等廢棄物,漁業署表示正積極鼓勵漁民以改良性浮具汰換保麗龍,今年度約已汰換六成。未來將進一步法制化,全面禁用保麗龍浮具、研發環境友善浮具或是不須浮具的環保蚵棚。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