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農作被毀 印度農民請願列野豬為「害獸」 人豬衝突亟需永續解方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不堪農作被毀 印度農民請願列野豬為「害獸」 人豬衝突亟需永續解方

2021年12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范震華 翻譯;賴慧玲 審校;稿源:Mongabay

5年多前,印度果阿邦(Goa)的農民團體向政府請願,希望將印度野豬(Sus scrofa cristaus)、恒河猴(Macaca mulatta)、印度葉猴 (Presbytis entellus)和印度豪豬(Hystrix indica)這四種動物列為「害獸」,亦即官方認定會嚴重侵害農作和人類生活的野生動物。

對此,果阿邦首長普拉莫德・薩萬特(Pramod Sawant)在2021年7月做出回應,同意啟動將野豬列入害獸名單的行政程序,並指示森林部門加快辦理,以應對野豬對民眾造成的問題。

野豬

野豬。圖片來源:gailhampshire/Flickr

保育學者維奈・卡馬斯(Vinay Kamath)接受Mongabay採訪時表示:「野豬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分類中屬『無危物種(LC,least concern)』,但在1972年頒佈的《印度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則是第3類保護動物。野豬在印度是保育類動物,不過,該法第62條也立下但書,除了第1類和第2類第2章之外的野生動物以外,中央政府有權對『害獸』進行認定。

「一旦野豬被認定為『害獸』,人民就能獵捕野豬而無須擔負任何刑罰。」卡馬斯補充,果阿邦並不是印度第一個進行野豬害獸認定的邦政府。早在於2016年,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和比哈爾邦(Bihar)便已有先例。

野豬繁殖力強盛

全世界的野豬共有16種,廣泛分佈於北非、歐洲和亞洲。印度境內常見的印度野豬(Sus scrofa cristaus)是歐亞野豬(Eurasian wild boar)的亞種,因生育力旺盛,且終年皆可繁殖,族群數量相當龐大。

保育學家兼野生動物電影製作人卡里安・瓦爾馬 (Kalyan Varma)說:「母豬每胎能產下十幾隻仔豬,仔豬生長快速且不易夭折,因此野豬族群量能夠在短時間內爆增。野豬不需要森林作為棲地,在農村地區也能生活得很好。野豬天性日伏夜出,白天時躲在農地邊緣的洞穴裡休息,晚上便大剌剌地到農場裡覓食,大啖田裡的塊莖類作物和大蕉(plantain)。」

人豬衝突與日俱增

過去幾年來,一連串的全球趨勢加劇了世界各地的人獸衝突。根據2005年發表的《全球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案例彙整、經營策略分析與優良實踐》報告,這些趨勢包括了人口增加;土地利用轉變;野生動物棲地喪失、劣化和破碎化;生態旅遊產業增長,使得自然保護區侵擾增加;牲畜的數量增加,並與野生草食動物及獵物的豐量與分布產生排擠效應;同時,保育計畫、氣候因素和其他隨機事件也讓野生動物族群量上升,增加了人獸衝突的風險。

垃圾堆裡的野豬。在果阿邦之前,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和比哈爾邦(Bihar)早在2016年便宣布將野豬列入「害獸」名單中。

垃圾堆裡的野豬。在果阿邦之前,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和比哈爾邦(Bihar)早在2016年便宣布將野豬列入「害獸」名單中。圖片來源:John Hoey/Flickr

特別是在印度,有越來越多的脊椎動物被視為「害獸」,包括會掠奪農作物而對農村社區造成巨大損失的囓齒動物、野豬、藍牛羚和猴子。這些野生動物的受害者包括小農和大型農企業,也是人獸衝突的主要原因。 

野豬更已成為印度農村最常見的威脅,受傷人數和農損案件隨著日益升溫的人獸衝突增加。

保育學家瓦爾馬補充道:「野豬惹人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牠們會將作物連根拔起。一群野豬一夜之間便能摧毀一個小農場,而且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在印度,大多數農場的規模不到一公頃。因此,這種損害可能會讓農民喪失生計。」為此,野豬常淪為農民的刀下魂。

在野豬族群繁盛的西高止山脈(Western Ghats)一帶,野豬也常遭到盜獵。保育學者卡馬斯表示:「雖然法律禁止食用野豬肉,但在某些邦裡野豬肉被視為珍饈,這成為盜獵的動機之一。」

永續的應對策略

所有人獸衝突案例都有相似的成因和衝擊。要找出能夠永續適用的人獸衝突應對之道,關鍵是科學研究和利害關係人的積極投入,才能夠有效解決衝突事件,同時保護棲地中的各種生態系。

卡馬斯表示,控制野豬數量對城市地區來說是必要的作法,但在農村和森林地帶實施時必須特別謹慎,以免因數量銳減而危及野豬族群的存續。

「倘若野豬族群數量暴跌,以野豬為食的掠食者將受到波及。而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來控制族群數量,都需要制定嚴格的規範,並由政府森林部人員持續進行監測。此外,森林部人員也應該在衝突熱區定期舉行農民訓練和宣導來提升民眾的防範意識,以減緩人豬衝突。邦政府也應提供補償金給受害農民,且不能無故拖延補償金的發放。」

「這些看起來瑣碎的小事,將能為減少衝突事件帶來長遠的效果。」

野豬是夜行性動物,會在入夜後侵襲農場以塊莖作物和大蕉為食。\影像來源:Flickr- JP Bennett

野豬是夜行性動物,會在入夜後侵襲農場,以塊莖作物和大蕉為食。圖片來源:JP Bennett/Flickr

與野豬共存是可能的。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克里斯赫納吉里城(Krishnagiri),一些居民已經發展出人道的防治策略。

47歲的農夫提魯・阿南德(Thiru M. Anand) 說:「我們不用傳統的電線(live wires),而是在農地周圍架設太陽能電圍籬。一旦動物入侵,電圍籬會產生短暫但劇烈的電擊來嚇阻牠們。這種方式不但能減少野豬對農作物的侵擾,也不會殺死牠們。我們還組織了巡守隊,當有人通報野豬出沒時,會去提醒農園主人加強警戒。我們也在農園裡飼養看守犬來嚇退野豬。我們的目標是要找到與野豬共存又能保護生計的方法,而這些方式確實有效。」

參考資料

※ 本文經授權全文翻譯自報導,如需轉載請來信:infor@e-info.org.tw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賴慧玲

環境圈的雜食動物,練習當好一名研究者、記者和翻譯。

范震華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畢業,持續以文字力量參與環境保育議題。文稿與照片曾發表於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路版、破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