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銀合歡 反其道而行種回原生林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迎戰銀合歡 反其道而行種回原生林

2022年03月09日
公視記者 陳佳利 陳添寶 顏子惟

這場仗,已經開打十多年。爭陽光、爭水、爭地,越打,對手越多。他們已經占領了5000多公頃,造成低海拔環境的生態危局。

銀合歡估計已經占領了5000多公頃土地,造成低海拔環境的生態危局。

銀合歡估計已經占領了5000多公頃土地,造成低海拔環境的生態危局。

扭轉局勢,需要奇兵

咖啡色的豆莢,迎風搖曳,這是銀合歡最容易辨認的特徵,也是它們的強大武器。一年一棵樹可以產生1萬到2萬顆種子,就算被腰斬也能存活。只要有充足的陽光和水,樹幹上的切口就能長出新枝幹,還會分泌含羞草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長。

一棵銀合歡一年可生700至1000個果莢,每個約20顆種子,估算一年單棵就有1-2萬顆種子。

一棵銀合歡一年可生700至1000個果莢,每個約20顆種子,估算一年單棵就有1-2萬顆種子。

漸漸的,原本的植物無法存活,只剩銀合歡挺立,形成單一樹種的林相,植物豐富度消失,出沒的動物減少,失去生物多樣性。

如此難纏的對手,原產地在中南美洲,曾是人為引進的經濟作物,做為飼料和造紙原料。事與願違,更方便、便宜的飼料取代了夏威夷型銀合歡,作為紙漿的薩爾瓦多型,因為遭遇木蝨蟲害和不符經濟效益而被放棄。

從此,銀合歡以其陽性樹種生長快速的特性,加上毒他作用與超強繁殖力,迅速攻占低海拔開闊環境,河灘地、廢耕農地、荒地隨處可見,成為頑強外來入侵種,從恆春半島日漸往北部蔓延,宜蘭也成為重災區。

面對銀合歡壓境,林務局以恢復環境的生態造林為目標,移除銀合歡後,以適地適木的原則,選擇快速生長的當地原生樹種。2015年至今,銀合歡移除面積大約930公頃,未來三年,針對急需恢復生態的區位,屏除坡度陡峭、有水保疑慮的土地,林務局計畫結合國產署、水利署、國家公園、軍方等單位,移除1670公頃。

林務局以恢復環境為目標,移除銀合歡後,以適地適木原則,選擇快速生長的當地原生樹種。
林務局以恢復環境為目標,移除銀合歡後,以適地適木原則,選擇快速生長的當地原生樹種。

移除的銀合歡,除了做太空包、貓砂或生質能,也有少數用來木藝創作,但大部分還是被當作廢材。想改變大眾對銀合歡的既定印象。扶輪社與林務局合作舉辦第一屆銀合歡家具設計大賽,廣邀高手以創意去化銀合歡。

台灣有多少設計能量,能把銀合歡的缺點轉變成特點? 

創意家具比賽讓銀合歡有機會走入民眾生活,著重的不止結構巧思或美感,更重要的是,以作品呈現外來入侵種的問題,讓人們看見設計力如何為銀合歡加值,讓它具備進入市場的競爭力。

創意家具比賽希望讓銀合歡有機會走入民眾生活。
創意家具比賽希望讓銀合歡有機會走入民眾生活。

這場硬仗,除了傳統的移除、去化,有沒有新的打法?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正在花蓮七星潭進行實驗,研擬新戰略。是基於多年來對低海拔森林的觀察。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看見原始森林的戰力,也看見銀合歡的弱勢。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看見原始森林的戰力,也看見銀合歡的弱勢。

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一片老熟的銀合歡林,原生植物在林間空隙生長著。在這裡,蔡智豪看見原始森林的戰力,也看見銀合歡的弱勢。如同人有生老病死,銀合歡也有強盛與老死的興衰。他認為砍除銀合歡,人為擾動經常是連原生樹種也一起移除,反而阻礙森林演替。

如果反其道而行,不砍銀合歡,不創造開闊環境,順應森林演替的運作邏輯,運用原生植物,能不能討回失地?

選擇老熟林、灌叢與草生地,三個不同的環境,種植血桐、構樹與稜果榕,這是花蓮地區低海拔森林,在不同階段會出現的原生樹種。試驗計畫由台灣山林復育協會與民間企業及花蓮林區管理處合作,為期四年,這些以黃絲帶為標記的小樹苗,會是一支奇兵嗎?

選擇三個不同環境,種植花蓮低海拔森林不同階段會出現的原生樹種,希望能戰勝銀合歡。
選擇三個不同環境,種植花蓮低海拔森林不同階段會出現的原生樹種,希望能戰勝銀合歡。

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的銀合歡,有著美麗的名字,卻帶來沉重的生態衝擊,數十年來它們開疆闢土,原生植物節節敗退。想恢復低海拔森林的豐富面貌,需要各路好手繼續出謀劃策,為銀合歡之戰,增加勝算。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迎戰銀合歡】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