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方舟航向未來 為台灣珍稀植物留下一線生機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植物方舟航向未來 為台灣珍稀植物留下一線生機

2022年03月09日
公視記者 郭志榮 張光宗

在屏東恆春地區,許多珍稀植物面臨瀕危問題。為了搶救,政府推動方舟計畫,進行採集,並進行保育培植,希望航向不會滅絕的未來。

為了搶救珍稀植物面臨的瀕危問題,相關單位推動方舟計畫,採集並進行保育培植。

為了搶救珍稀植物面臨的瀕危問題,相關單位推動方舟計畫,採集並進行保育培植。

因爲開發、食用的因素,屏東恆春半島4000多種植物,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已有200多種列入瀕危物種,成為急需保育的珍稀植物。為了搶救珍稀植物,政府啟動「方舟計畫」,採集瀕危物種,進行培育,希望未來能再種回它們的原生地。

攀爬在銀合歡身上的大血藤,不容易被辨識到。
攀爬在銀合歡身上的大血藤,不容易被辨識到。

路邊一棵大血藤屬於瀕危植物,因為道路拓寬工程,導致部分植株遭到破壞。而另一種植物台灣木藍,在恆春半島野外目前只存在一處,過去植物專家無意間發現,野生在路邊的私人土地,混在野草中相當不起眼,專家擔心,一旦開發破壞,就會消失。

混生在野草地上的台灣木藍,很難被發現。
混生在野草地上的台灣木藍,很難被發現。

另外,恆春半島的野放梅花鹿,在過度繁殖後,無法順利擴散到他處,於是開始吃食林下植物。進到恆春的森林,常可見到一些植物被吃的光禿禿。梅花鹿還會磨角,傷害植物表皮,造成死亡。因為林下植物被啃食殆盡,地表失去保護,大雨沖刷加速表土流失,讓植物種子落地更難生根,形成惡性循環。

面對珍稀植物瀕危問題,政府啟動方舟計畫。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在恆春半島上,設立多處苗圃,挑選瀕危珍稀植物,進行保育。

珍稀植物保育的困難,首要就是野外採種要和動物拚時間。再來就是栽培,如何在人工環境,製造相似土壤、氣候等微棲地條件,許多時候沒有太多研究資料,需要一試再試。

如何在人工環境,製造相似土壤、氣候等微棲地條件,沒有太多研究資料,需要一試再試。
如何在人工環境,製造相似土壤、氣候等微棲地條件,沒有太多研究資料,需要一試再試。

為了提高珍稀植物保育效率,恆春研究中心請來植物專家,教導如何剪枝阡插。因為植物採集經常是翻越千山萬水才找到,卻不是開花時節,所以得透過剪枝收集,帶回來嘗試阡插種活。

延伸閱讀

方舟計畫陸續採集到許多珍稀植物,並完成育苗,開始讓它們離開苗圃,重回野外。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就是珍稀植物的復育區,瀕危的大血藤,就在這裡被種起來。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珍稀植物的復育區,瀕危的大血藤,在這裡被種起來。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珍稀植物的復育區,瀕危的大血藤,在這裡被種起來。

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也和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與屏東科技大學,在園區合作推出《方舟中方舟》展覽,展現多年保育成果。希望看見這些平時不容易看到的植物,同時理解它的現況和困境。

墾丁森林遊樂區過去曾是恆春熱帶植物園,日治時期日本植物學者田代安定建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就是希望進行植物的保種與培育。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的港口工作站內,一座白榕院因為電影拍攝而聲名大噪,過去也是日本時代設立的苗圃,現今同樣進行保種工作。

許多珍稀植物,藏在偏遠隱密的地方,甚至微小不起眼,所以瀕危問題,總是不太引起社會關心。然而所有植物都有價值,無論是提供人類使用,或在生物多樣性的自然功能,都該受重視與保護。

打造珍稀植物的諾亞方舟,保育瀕危植物,一群人長期默默工作著,為自然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植物方舟航向未來】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