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植物方舟 珍稀植物永續保種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植物方舟 珍稀植物永續保種

2020年09月22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玉子日記

屏東高樹地區種植全台聞名、高產量的鳳梨,在連綿的鳳梨田間,有座世界級的熱帶植物保存基地—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熱帶植物方舟自詡,保種中心蒐藏了超過三萬種熱帶及亞熱帶植物,透過異地保存植物種原的作法,永續地球的生物多樣性資源。

令人驚喜的是,在孕育著成千上萬種植物的溫室裡,正好也有鳳梨的原生種。這株果實如乒乓球大小的植物種原,可說是現今鳳梨的老祖先,經過代代演化和培育,才發展成今日農田裡的各個鳳梨品種。正說明了大自然的植物多樣性所給予人類的禮物,多樣的植物種原讓我們能夠生產出豐富多元的糧食作物。

事實上,保種中心內的許多珍稀植物在其原生地已瀕臨滅絕。因為土地開發、環境污染,以及人為摘採、動物啃食等因素,這些植物在原棲地的族群越來越稀少、甚至消失。此外,天災或氣候變遷,也可能一瞬之間使珍稀植物的棲地崩塌或遭沖毀,連帶造成植物的滅絕。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過去250年來,全球至少571種植物已經滅絕,且植物消失的速度是動物、兩棲爬蟲類的二倍以上,許多植物在還未被探勘發現前就已經消失,以上數字顯然被低估了。研究警告,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恐將提早到來。

單就糧食作物的品種來看,聯合國指出,田間作物的品種在過去100年間已喪失了90%。植物種原的消失實際上影響深遠,不僅是我們的糧食,影響所及還包括藥物研發、科學應用、文化傳承以及生態系功能等等。

面對此一國際趨勢,我國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開啟台灣原生植物域外保護的行動。除了台灣既有的六座國家植物園長期進行植物蒐藏保種,也結合民間研究單位,一起針對珍稀原生植物做域外保存,希望在2022年台灣原生植物的種原保存能達到55%以上。

異地保種,是「諾亞方舟」的概念。為這些棲地消失的珍稀植物找個暫時的棲身之處,有朝一日待棲地條件和植物的族群數量恢復後,再讓它們回到原生地。

然而,我們應更進一步思考,保護好植物的棲息地,讓珍貴的台灣原生植物能夠就地保種,在最適合的棲息環境好好繁衍,才是種原保存最根本的辦法。

台灣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著多種特有植物,例如墾丁國家公園是許多珍稀熱帶植物的家、五溝水等湧泉濕地培育著特有的水生植物、台灣從高山到低海拔的森林也有各種珍貴的殼斗科樹木等;保護好植物種原的原生棲地,多元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價值才能永續為人類服務。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玉子日記

居住於台北/台中,從事漫畫及插畫繪製。有感於台灣野生動物的處境,嘗試以漫畫、繪圖呈現不同的生態議題,讓更多人看到並主動關心身邊的環境,這是我能為環境做的一點點事情。環境是大家的,我們一起努力吧!個人網站「玉子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