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發聲促氣候立法加快腳步 「2050淨零路徑」擴大公民參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民團發聲促氣候立法加快腳步 「2050淨零路徑」擴大公民參與

2022年03月1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芮菁報導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3月即將公告「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環保署《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也正在行政院審查。公民團體昨(1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儘速完成修法,在規劃「淨零排放路徑」上更應擴大公民參與,納入在地社區需求,才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長久之計。

20220317氣候行動年記者會。攝影:劉芮菁。
公民團體17日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儘速修法,完備淨零路徑,讓2022年成為「氣候行動年」。攝影:劉芮菁。

民團籲「淨零路徑」納入公民參與  讓社會支持能源轉型

國際間因應氣候變遷的腳步加速,總統蔡英文在去年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則預計3月底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同一時間,台灣氣候治理最重要的法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也於2020年由環保署啟動修法,升級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公民團體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此兩者如同台灣氣候治理的屠龍刀與倚天劍,缺一不可,各部會不應再互相推諉、重蹈覆轍。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首先指出,淨零排放路徑提交時程,從去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前,延宕到年底,再延至今年3月底。公眾對話效力也不彰,行政院僅有「願景工作圈會議」是目前唯一的對外對話機制,但過往15個月以來只開過七場會議,資料也沒有公開在氣候公民對話平台上。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強調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的重要性,他以歐洲經驗為例,蘇格蘭設定2030年公民參與的綠能要達到2GW;荷蘭要求太陽能、風力發電應開放50%的資本額給當地社區;比利時根特市的太陽能發電,公民參與要佔50%。


蘇格蘭「Hywind Scotland」浮動式風電場。 圖片來源:擷取自ØyvindGravås/ Woldcam-Equinor ASA

用電、運輸、高碳排產業都要追趕國際  民團憂心「淨零排放」淪口號

攤開實際政策檢視,我國目前規劃每年用電成長幅度1.5%到2.5%,但趙家緯指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未來30年能源效率要加倍,用電成長幅度需抑制在1.3%左右,「這之間便差距800億度。」

此外,他表示,雖然中鋼、中油、台塑都肯認淨零目標的重要性,但是並未見到製程汰換的時間點,更未見政策配套。相較於此,歐美已設定2030年時程,鋼鐵、石化業、水泥等高減碳難度產業屆時都要導入去碳化製程的目標,並藉由公共採購的力量,驅動產業減碳。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補充,政府至今產業淨零轉型的規劃仍以與工商部門之間的溝通為主,相當可惜。

公民團體也質疑「節能減碳」淪為口號。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舉例,運輸部門佔台灣整體排碳約14%,是第四大排碳部門,主要減碳策略為發展綠運輸和運具電動化,我國卻偏重運具電動化,少見綠運輸作為,然而讓大部分的旅運需求可以透過公共運輸、步行、自行車完成,才是最根本的作法。

公民團體提出五大建言,並將4月20日舉辦民間版台灣淨零路徑論壇,廣邀各界參與討論。

淨零路徑與溫管法修法民間五大建言

1. 淨零路徑應重視公眾對話,部會負起減碳責任,提出符合國際目標時程
2. 運輸部門減碳策略,應並重發展綠運輸和運具電動化,交通部應扛起統籌責任,訂立具體時程
3. 產業減碳策略不應只依賴工商團體承諾,政府應有整體規劃,並納入社會力推進
4. 淨零路徑應擴大公民參與,參考國際公民電廠和氣候公民大會經驗,相關政策規劃1%的公民參與預算
5. 行政院應盡速提出修法草案,納入公民團體建議,力拼5月立院完成修法

作者

劉芮菁

傳播科系畢業,興趣是文學、電影和運動,在當記者這條路上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