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
漁業署與台英鳥會合作 改善漁船避鳥繩減少混獲
農委會漁業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是鮪延繩釣漁業國之一,在高緯度海域捕魚常發生意外捕獲信天翁等海鳥的事件,已與台、英鳥類協會合作,將收集的資料分析,避免混獲。(中央社報導)
埔里廠房遭棄千噸廢棄物 地主無力清運求助縣府
南投縣埔里鎮一處廠房遭棄置大量廢棄物,環保局估約1054公噸,由於源頭尚未查獲、傾倒司機不願負責,地主無力負擔逾5000萬元清運費,向縣府求助,縣長林明溱今天指示加強追源頭。(中央社報導)
效率超高! 屏東監獄近8成廚餘靠黑水虻消化
政府為防堵非洲豬瘟禁止廚餘餵豬,屏東監獄利用黑水虻高分解效率消化大部份的廚餘,並成立全國第一個「黑水虻再利用技能訓練班」,開發黑水虻多元用途,為受刑人培養獨特的一技之長。(自由時報報導)
苗縣石虎推估339.9到362.6隻 西湖、後龍最多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委外調查境內石虎分布及族群量情況,今天公布研究報告,推估苗栗縣的定居石虎數量在339.9隻到362.6隻之間,以西湖鄉及後龍鄉分布最多,這也是苗栗縣首次進行境內石虎族群全面普查。(自由時報報導)
桃園推可透視垃圾袋 延至112年元旦上路
桃園市政府原本預計7月起全面推動使用可透視垃圾袋、4月起試辦,環保局長呂理德今天表示,考量民眾仍有黑色垃圾袋須消化, 因此宣導期將延至年底,明年元旦正式上路。(中央社報導)
達德能源攜屏科大 衛星追蹤黑面琵鷺
達德能源與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合作,自2020年開始進行「黑面琵鷺衛星追蹤計畫」,至今共已繫放32隻黑面琵鷺,成為首家與學界聯手、長期以衛星追蹤黑面琵鷺遷徙路徑的企業。(經濟日報報導)
比利時研究:歐洲綠能想達標 回收必須更加強
根據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研究,擴大乾淨技術需要投入大量原物料,至少在初步階段是如此,而這些原物料可能大部分都得經由進口,歐洲必須迅速行動取得綠能轉型所需的重要金屬,而其最好的策略就是回收。(中央社報導)
鎖定俄進口石油 傳歐盟準備祭聰明制裁
「泰晤士報」(The Times)引述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的話報導,歐盟準備好要對俄羅斯進口石油實施「聰明制裁」,「我們正研擬第六輪制裁方案,其中之一正在考量的方式,是採取某種形式石油禁運;當我們施加制裁時,必須以對俄施壓最大化、對我們自身損害最小化的方式來進行。」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則向德媒《世界報》(Die Welt)表示,歐盟成員國並未全數支持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實施全面禁運或懲罰性關稅,目前歐盟在這項問題上沒有統一立場。(中央社、自由財經報導)
奈及利亞非法煉油廠爆炸 大火逾百死
西非國家奈及利亞,23日發生一起嚴重爆炸事故,有一處非法煉油廠晚間突然爆炸;當地官員表示,這起爆炸意外造成110人死亡,而且很多屍體都被燒得面目全非。偷油和非法煉油風險極高,還會造成嚴重污染,過去也曾經發生多次意外;儘管當地政府今年已宣布,開始取締相關違法行為,但非法煉油的情況仍然相當猖獗。(公視新聞報導)
四川德陽 擬立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為了規範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以及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四川省德陽市擬以立法形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聯合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