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貝移植小琉球、丹麥捐1億克朗助氣候災難窮國、德國最大天然氣進口商收歸國有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硨磲貝移植小琉球、丹麥捐1億克朗助氣候災難窮國、德國最大天然氣進口商收歸國有

2022年09月22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9月22日

珍稀硨磲貝移植小琉球 提升生物多樣性

小琉球近年觀光客多,為降低人為對潮間帶生態干擾,屏東縣政府啟動復育試驗計畫,提供生物共棲環境,盼提升多樣性。今天在當地二處保育示範區內移植放入30隻硨磲貝,10月份再移植入30隻,後續將透過成長及死亡率調查,評估復育試驗成效。

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代理所長陳仕元告訴《中央社》記者,透過柏午生技公司研發,以人工繁殖生產長硨磲貝及以人為斷裂繁殖生產大柱形指海葵,以提供魚、蟹、蝦等共棲生物的棲息環境,提高生態功能。(中央社報導

中油與施蘭卜吉簽全球合作框架協議 拚達2050淨零排放

台灣中油昨(21日)與施蘭卜吉公司(Schlumberger Oilfield Holdings Ltd.)於瑞士簽署全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數位轉型、油氣探採雲端認知平台應用與碳中和領域相互合作,以期能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台灣中油與施蘭卜吉均為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推動聯盟之一員,雙方合作將可加速相關減碳工作之推展,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借重施蘭卜吉將國外CCUS、地熱能源、太陽光電、儲能、氫能及碳排放管理的成功經驗引進台灣,有助加速台灣中油能源轉型發展。(經濟日報報導

投資台灣再添4案 輝能科技砸42億衝固態電池芯

投資台灣事務所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天再添4家企業共斥資近92億元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國產建材實業、鋐昇實業,與根留企業方案的輝能科技、台灣積層工業。其中,專注於氧化物固態電池研發與生產的輝能科技,為持續布局高階次世代電動車市場,將擴大招募台灣員工250人,斥資逾42億元在桃園科技工業區擴建既有廠房,導入智慧化固態電池芯產線。(中央社報導

國際固體廢棄物年會新加坡登場 環保署組團參展

2022年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世界大會於新加坡登場,環保署組團參展,分享資源循環零廢棄戰略計畫;這次共有12家台灣廠商參展,涵蓋塑膠回收再利用、焚化機機電維運等領域。

率團赴星參展的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賴瑩瑩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台灣首度在ISWA世界大會參展。她指出,台灣在今年3月宣示2050淨零排放路徑,資源循環零廢棄是其中一項關鍵策略,目前已有相關行動計畫。(中央社報導

謝國樑送電動車政見惹議 時力陳薇仲:改善用路安全才是首要

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提出「年輕人做公益、免費送電動機車」政見,引發地方熱議。時代力量基隆市長參選人陳薇仲今天說,改善基隆的用路安全才是首要的,基隆青年即便擁有了免費的電動機車,卻還是得面對基隆危險的道路,在交通安全沒有具體改善前,謝國樑的政見,無疑將提高用路風險。(自由時報報導


對氣候災難窮國伸援手,丹麥捐1億克朗為富裕國家開先例

丹麥率先響應發展中國家要求,本週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承諾,將成為第一個提供資金給因氣候破壞受損的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成員,共計提供1億丹麥克朗(約新台幣4億1844萬3500元)。至今只有蘇格蘭和比利時瓦隆大區承諾提供資金,去年蘇格蘭在 COP26 承諾提供 200 萬英鎊(約新台幣7123萬175元),比利時瓦隆地區政府承諾提供 100 萬歐元(約新台幣3115萬2950元)。

10多年來,誰為較貧窮國家無法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買單,一直是貧富爭論焦點。去年格拉斯哥舉行的 COP26,所有國家都同意該有這問題的新框架,但在如何資助方面還有歧見。目前沒有其他發達國家表示可能效仿丹麥,發達國家更反對設立單獨損失和損害基金,擔心氣候變化日益劇烈,得持續付錢幫助他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則表支持,認為對受氣候變遷打擊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公平的要求。(科技新報報導

巴西亞馬遜森林遭非法採伐 巴拉州加劇

9月21日是巴西的植樹節,調查顯示,北部巴拉州(Pará)原住民領地的非法採伐面積在12個月內增加10倍,從2019-2020年158公頃增加到2020-2021年的1720公頃。

根據調查資料,位於戈亞內西亞杜巴拉市的阿曼納耶(Amanayé)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亞馬遜人類環境研究所表示,阿曼納耶雖然已列入國家原住民基金會(Funai)的數據庫,但這塊領地仍在等待批准,使得它面臨更大風險。研究員卡多索(Dalton Cardoso)表示,原住民領地和保護單位內伐木增加的情況極為令人擔憂,顯示這些依法應優先受到保護的領地,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來阻止新的入侵活動。(中央社報導

NEDO在廣島建成碳循環技術研究設施

由新能源與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負責的日本「碳循環」技術研究基地設施在中國電力公司大崎發電站(廣島縣大崎上島町)建成。該設施將研究促進可作為飛機燃料原料的藻類光合作用等技術。目的是將大學和企業研究人員匯集一堂,按10個領域的研究主題分別組建團隊。除了高效增殖藻類的技術,還研究用混凝土吸收C02的方法等,加速去碳化技術研發。(共同社報導

最大天然氣進口商恐破產 德收歸國有避免能源危機

由於俄國已切斷北溪1號管線的天然氣輸送作業,為了避免能源業崩盤,德國副總理兼經濟暨能源部長哈柏克,21日宣布政府收購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商Uniper,以挽救這家公司免於破產。

俄國切斷對歐洲供應天然氣後,其他管道的天然氣價格飆漲。Uniper在天然氣相關的累計虧損已高達85億歐元,德國政府將以每股1.7歐元的發行價增資80億歐元,到時候德國政府將持有Uniper約98.5%的股份,預計在年底前完成,以避免能源業在冬季崩潰。(公視報導

中國減少飼料大豆比例 來加強糧食安全

中國正透過減少在動物飼料內使用大豆來加強糧食安全,本週中國當局把飼料作為糧食供應最緊迫的問題,並敦促飼料行業向一些頂級生產商學習,減少在動物飼料內的豆粕比例。

中國農業農村部表示,下一步將深入實施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並舉了牧原食品、新希望六和等企業推動豆粕減量當例子。其中牧原食品豆粕平均用量降至6.9%,新希望六和降至10.7%,這些公司採用的技術包含在飼料中添加合成胺基酸,以及透過發酵,來提高飼料的營養水準。(自由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