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運具電動化 台電估2030年增加近24億度用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政府推運具電動化 台電估2030年增加近24億度用電

2022年10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距離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數位技術將是重要推手。電訊暨智慧運輸科技發展基金會(TTF)、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與遠傳電信26日共同舉辦「2022第九屆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討論智慧低碳運輸的可能性。

我國目標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台電預估,以目前成長速度,預估2030年約增加近24億度用電。另一方面,單純從油車換電車,並無法解決碳排與交通問題,運輸轉型還須回歸人本交通。交通部表示,未來要透過智慧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分析民眾移動行為資訊,完成全面策略規劃。

「2022第九屆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26日落幕,與會專家學者針對智慧交通提出不同建議。圖片來源:TAISE提供

政府推運具電動化 台電估2030年增加近24億度用電

交通部政務次長胡湘麟說明,運輸部門減碳攸關淨零目標,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綠色交通轉型,台灣也朝向運具電氣化、無碳化邁進,將提高電動運具數量、完善使用配套,輔導產業技術升級,目標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

電動車輛數不斷上升,電力供給也要跟上。台灣電力公司配電處副處長饒祐禎表示,以目前電動車輛的成長速度,預估2030年用電量約增加23.9億度,約占年用電量0.9%。若進一步估算車輛「全面電動化」的情境,將增加205.3億度,占7.87%,約等於台北、宜蘭以及基隆的一年總用電量。

為了減緩電力供給壓力,台電先找出電動車熱區,進行配電網重點強化,國道部分則是目標2025年前完成各服務區快充站建置。此外,台電也推出「電動車電價」,以尖峰時間較貴的價格引導電動車車主分散充電時間,還推出電動車雙向充放電等措施,讓車主也能賣電,成為電力生產者。

交通部胡湘麟政務次長表示,台灣交通正朝向運具電氣化、無碳化的淨零目標邁進。圖片來源:TAISE提供

目標減少私有運具 轉型莫忘「人本交通」 

然而,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主任王穆衡指出,光是車輛油轉電,從內燃機換成電動並無法解決碳排與交通問題,最終必須改變民眾使用交通的行為。智慧綠運輸為未來交通行動重點,因為人、貨物終究還是有移動需求,必須透過科技輔助滿足基本的移動。透過智慧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分析民眾移動行為資訊,全面策略規劃,改善現有路網的交通安全與移動效率。

王穆衡提醒,規劃過程中必須讓人們覺得「不必擁有車輛」,才是政府的最終目標,因此要以同理心來理解道路使用者需求,整合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

YouBike微笑單車董事長劉麗珠也以自身經驗指出,目前已將YouBike2.0的站點深入住宅社區,可說是完成「最後一哩路」,民眾出門可以全程使用公共運輸。但對民眾而言,汽機車還是太方便了,他直言,「必須讓汽機車不方便」,如降低道路速限、調高停車費,才會促使民眾轉換交通工具。

若規畫者以提供「移動服務」的角度出發,提供結合大眾運輸、共享共乘等多元交通工具的服務,或許就能減少私人載具使用率。圖片來源:shih-ming Yeh (CC BY-NC 2.0)

運輸服務也要「智慧化」 提高安全性與能源效率

因應蔡政府三大交通建設之一的「綠運輸」,胡湘麟強調,交通部正推動許多政策,包括電動車基礎建設、升級公共運輸、布局充電樁,建設良好步行環境、管制私有運具等。此外,交通部過去也在許多縣市利用AI科技分析技術,創造智慧交通控制策略,成功減少旅行時間與車輛停等時間,減少燃油消耗、碳排放與空污。

對於智慧運輸的下一步,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蔣村杰提出以基於AIoT(智慧聯網)的轉型構想,他認為,應朝向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方向,從「運輸」的思維轉換為提供「移動服務」的精神,融合大眾運輸、共享共乘等多元系統,滿足民眾移動需求,減少私人載具使用率。

若無法避免得開車,可以搭配新的技術,改善開車習慣,如提供路況預報,提供駕駛行為或車速的建議,避免不必要的加減速,提升安全性與能源效率。又或者,貨運車輛透過V2V(vehicle-to-vehicle)科技以固定車距列隊行駛,不僅大幅減少風阻,也可以提升能源效率。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