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拆競選廣告物數量比2018年少、近百青年為氣候上凱道、瑞典年輕人告當局氣候政策違憲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北市拆競選廣告物數量比2018年少、近百青年為氣候上凱道、瑞典年輕人告當局氣候政策違憲

2022年11月28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1月25~27日

拆完萬件競選廣告物 北市環保局:量較2018年少

九合一選舉落幕,台北市環保局昨天傍晚開始出動各區清潔隊員,將懸掛在公共設施上的競選旗幟、布條等廣告物幾乎拆除完畢,累計拆了超過1萬件,較2018年的2萬多件少55.5%。至於廣告物拆除後的用途,環保局說明,若所有人沒有領回,基於愛物惜物精神,將分類拆解,旗幟、布條可以當作再生家具的沙發布底或製作環保袋;竹桿、塑膠桿則可作為花圃園藝等環境造景使用。(中央社報導

雲林縣啟動「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將成全國循環經濟示範

雲林縣府積極提升縣內垃圾自主處理能力,爭取中央補助自歐洲採購原裝「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新設備,包括奧地利原產的單軸破碎機、滾筒篩、瑞典原產的打包機,這三項全台唯一的最新設備已於10月運抵台灣,目前正在測試中,未來將有效解決各鄉鎮市垃圾堆積的風險與壓力。(工商時報報導

近百青年上凱道為氣候發聲 籲當選人兌現綠色政見

18歲公民權修憲案26日未通過,高中生組成的倡議團體「台灣青年為氣候」27日召近百名青年上凱道,共同為氣候發聲。目前就讀高一的遊行總召許文熙表示,氣候變遷是年輕世代要面臨的問題,且有嚴重急迫性,需要立即發聲,台灣相較其他國家更缺乏青年氣候活動,周遭對氣候議題有興趣的同學也不多,因此才舉辦遊行,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昨天18歲公民權未通過相當可惜,但仍希望選前曾提出綠色政見的縣市首長、議員候選人,選後要兌現承諾。(聯合報報導

王惠美與黃秀芳謝票 均強調爭取綠能稅造福彰化

彰化縣長選舉結果揭曉,成功連任的縣長王惠美,及敗北的民進黨候選人黃秀芳今天上午分別以車隊謝票,王惠美再度呼籲中央承諾要撥給彰化的綠能稅,要說到做到,提供彰化縣實施「369重陽敬老金」的福利;黃秀芳也回應表示,她回立法院會動推修法 ,將綠能的營業稅的一半留給彰化,造福彰化鄉親。(聯合報報導

謝國樑喊做公益送電動機車 王國材:交部沒補助計畫

基隆市長選舉當選人謝國樑昨承諾,做公益送電動機車的政見一定會實現,現階段會積極找預算並規畫可行方案。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天表示,交通部有長期計畫鼓勵地方政府推動公共電動公車,希望2030年前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但不補助私人運具,因此對於機車部分,則沒有這個計畫。(聯合報報導


自己的國家自己告!環保少女童貝里怒當局氣候政策違憲

包括知名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內的上百位瑞典年輕人,2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對國家提起集體訴訟,指控瑞典政府未採取足夠措施遏止氣候變遷,敦促法院要求政府採取占全球氣候行動「合理比重」的措施,使減碳進展與巴黎氣候協定目標一致。《彭博》報導,這項訴訟案已醞釀2年之久,瑞典新成立的右翼聯合政府因宣布將廢除環境部,且明年度預算包括會增加運輸業碳排放的措施,遭到外界批評。(經濟日報報導

伊拉克陷乾旱重啟大壩工程 民間憂廣大農田遭淹沒

《法新社》報導,伊拉克政府重啟馬克胡爾大壩(Makhoul dam)建設。薩拉赫丁省(Salaheddin)副省長黎阿德(Riad al-Samarai)列出一連串興建大壩的好處,其中包括一座250兆瓦的水力發電廠和「一條灌溉渠可為農業區服務,並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然而,國際移民組織在一項報告中引述伊拉克文化與發展組織Liwan的研究發現,隨著大壩建成,有39個村莊面臨淹沒風險,當中每個村莊有200至8000名居民。這項報告還說,如果馬克胡爾大壩達到滿載容量,會有67平方公里的「肥沃農田、莊園和果園」消失不見,超過6萬1000頭牲畜不得不「出售或遷移」。(中央社報導

調查:塑膠袋收費後58%民眾行為發生變化

日本內閣府25日公佈了一項民調結果,施行以塑膠袋收費、削減塑膠垃圾為目的的新法後,58.8%民眾出現了自備購物袋等行為變化。從以前就自備購物袋、拒絕塑膠湯匙或吸管等塑膠製品的人也有19.3%。不過,回答「關注度提升但行為沒有變化」的人有16.2%,「關注度沒有提升,行為沒有變化」的人也有4.2%。(共同社報導

日驗證「積雪發電」實用性 效率可媲美太陽能

《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電氣通信大學、青森市、新創企業FORTE合作驗證積雪發電的實用性。積雪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雪和太陽熱量的溫差,藉此驅動渦輪來發電,驗證試驗將於12月,在廢棄學校的泳池內展開。根據估算,若把深度1公尺、-5℃的雪,變成1℃的水,獲得的電力相當於10至15平方公尺太陽能面板發出的電力。(自由時報報導

回收成效不及社區回收站 三色回收桶年底前絕跡香港街邊

香港市民熟悉的三色回收桶已悄悄地消失於街道,負責減廢回收的環境保護署近月分批移除由該署管理,每月平均接收約100公噸回收物的路邊三色桶,料年底前完成撤離市區500組,明年三色桶將在市區路邊絕跡。

環保署表示,該署早前已於路邊回收桶上貼上「我唔係垃圾桶(我不是垃圾桶)」等提示,但三色桶回收物的數量和品質仍不及「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站),因此已於今年6月起逐步移除市區的路邊回收桶,並鼓勵市民轉用社區回收設施,期望能提升整體回收效率和質量。 (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