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烏魚子價漲20年新高、明年各縣市可申請通勤月票、日本研發米糠植物肉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暖冬烏魚子價漲20年新高、明年各縣市可申請通勤月票、日本研發米糠植物肉

2022年12月06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2月5日

暖冬效應烏魚子減產價漲約2成 創20年新高

雲林縣進入烏魚取卵季,養殖戶和加工業者卻笑不出來,今年暖冬,烏魚卵偏小且漲幅約2成,創20年新高,8兩魚卵售價逾新台幣1000元,加工業者擔憂售價高,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雲林縣區漁會總幹事林傳育指出,今年要吃到8兩以上的烏魚子要靠野生烏魚,期盼寒流來襲,野生烏魚隨著潮汐南下,加減彌補市場的缺口。(中央社報導

通勤月票推行全國 王國材:明年元旦起受理各縣市政府申請

民進黨北北基市長候選人選前提出「1200首都通交通月票」方案,雖然候選人都落馬,不過推行全國的月票仍可望朝「加價購」等方向推動。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天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表示,今年底前將訂定申請原則,重點是優化公共運輸,但必須因地制宜。全國各縣市政府明年元旦就可以提出(月票)申請,預計明年第一季前審查完畢。(自由時報報導

成年印太瓶鼻海豚 出現林園汕尾漁港外側海域

今天上午約6點20分,有民眾發現在高雄林園汕尾漁港外側的近岸海域,發現一隻活體鯨豚,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接獲通報到場,認定是成年印太瓶鼻海豚,無明顯外傷,已帶回安置。初步觀察測量,印太瓶鼻海豚體長236公分,腹側有斑點,個體體型稍微消瘦,有緊迫現象,已在今天下午將牠運往位在台南四草的鯨豚搶救站,進行後續救援、醫療。(自由時報報導

漏油污染案二審敗訴 漁業署:德翔應負起損害賠償責任

2016年3月間德翔台北輪於新北市石門海域擱淺漏油,近百噸油料於該海域擴散,造成主要油污染範圍約145平方公里,農委會漁業署表示,德翔海運公司應就漁民經濟損失及海域生態損害負起損害賠償責任。

漁業署說,台北地方法院認定該事件確造成當地漁民經濟損失,並參酌海洋大學評估報告,一審判決德翔海運應向金山區漁會給付1億6253萬5031元,德翔海運不服提起上訴,台灣高等法院以金山區漁會未能證明當地漁民因該油污染事件而影響其漁業經濟活動的範圍及漁業損害總額,二審判決廢棄原一審判決;金山區漁會已於2022年11月間就二審判決提起上訴。(聯合報報導

國科會推淨零科技方案 明年將投119億元

面對2050淨零目標,國科會今天召開第二次委員會議,攜手中研院與各部會等,通過「淨零科技方案」,投入五大領域,包含永續及前瞻能源、低(減)碳、負碳、循環、人文社會科學等,更強調科技推動前首重社會溝通,2023年就要投入119億元科技預算,未來盼打造台灣成為淨零科技典範國家。(自由時報報導

王鴻薇拋核二、三廠延役 吳怡農:政策不是靠喊口號

國民黨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參選人、北市議員王鴻薇日前拋出第一條政見,就是「支持核二、三廠延役」,還問民進黨參選人吳怡農敢不敢指正蔡政府的錯誤、跟上國際。吳怡農今表示,能源政策需好好檢討,但政策跟政治不是靠喊口號來決定方向。(聯合報報導


山形大學研發出以米糠為原料的植物肉

日本山形大學教授渡邊昌規的研究團隊以米糠為原料,研發出了口感和營養與肉相近的植物肉。因為在提取蛋白質技術上取得了進展,可利用國內自給率較高的大米之「脫脂米糠」作為植物肉原料,有望減少傳統畜牧業帶來的環境負擔。今後將加入味道和香氣,力爭打造成商品。(共同社報導

新德里霧霾籠罩 印度當局禁止民間營建工程

《路透社》報導,新德里和郊區的居民每年冬天都要忍受糟糕的空氣,因為冷空氣下沉,使得施工灰塵、車輛廢氣和附近旁遮普(Punjab)和哈雅納省(Haryana)燃燒作物殘株產生的煙霧不易散去。印度中央政府昨(5日)禁止在新德里及周邊地區進行所有民間工程,試圖限制灰塵和碳排放。有關當局還在一些地區噴水試圖淨化空氣。(中央社報導

全球暖化須解決 港大發現老樹更抗旱 籲保育成熟森林

香港大學參與的研究發現,森林中的冠層老樹有出色的抗旱和碳儲存能力,應給予優先保護。而多樣化的森林結構和物種組成,長遠可以提高森林抵禦未來乾旱及氣候變化的能力。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

參與研究的港大地理系副教授李金豹博士表示,過往針對老樹的大規模伐林,以及近期植樹造林正逐漸改變全球森林的年齡結構;森林多以年輕樹木為主,而全球暖化下很多地區發生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增加,這引起了人們關注由幼樹組成的森林所帶來的影響。幼樹組成的森林,會因為幼樹的抗旱能力較弱,短期而言,乾旱對森林和碳封存的影響可能會變得嚴重。(東網報導

環評報告程序需時 香港政府擬優化及修訂

香港《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訂立至今逾20多年,但相關程序往往需時。政府遂計劃修訂條例,提出優化及標準化環境評估程序,縮減整個程序近半的所需時間,例如較大型或複雜計畫需時約2年;一般計畫則只需1年半。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強調,不會減少現行法定的公眾查閱期,也不影響環評報告的品質。(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