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30家企業建循環體系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成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串聯30家企業建循環體系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成立

2023年03月1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多年,因應運具電動化、再生能源儲能等電池需求,預估2025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破千噸。相關業者今(10)日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首次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建構循環再利用體系,讓廢電池永續利用。


鋰電池循環再利用產業鏈串聯,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圖片來源:協會提供

鋰電池應用廣泛 產業串聯創循環經濟

因應氣候危機,全球各國推動減碳工作,力拼淨零排放,能源轉型浪潮之下,電動運具、再生能源成為主流發展項目之一。鋰電池業者今(10)日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協會指出,不論是動力用電池、風能、太陽能等建置都需儲能系統的配合,現今應用最為廣泛即為鋰電池,在低碳發展中占有關鍵地位。

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多年,除了已累積相當之技術與經驗,更擁有完整供應鏈體系,業者首次串聯上、中、下游之鋰電池循環再利用產業鏈,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邀請電池材料、製造、組裝、應用至資源化等相關企業共襄盛舉,目前企業加入有30家,會員數共100人。

根據中央社報導,擔任首任理事長的名仁資源副董事長陳奕潔表示,盼透過協會成立,促進國內產、學、研合作交流,建構鋰電池資源循環經濟體系,使國內再生料、電池永續循環利用,提升產業發展及競爭力,建構台灣成為鋰電池資源有效循環再利用的潔淨島嶼。


因應再生能源間歇特性,必須搭配建置儲能系統,鋰電池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資料照:台電提供

2050年廢棄鋰電池將破千噸 再利用成關鍵

隨著電動車市場發展,去(2022)年電動車累積總量已達8000輛,電動機車的銷售量則有50萬輛,環保署預估,2025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2020公噸,而目前我國有六家處理廠,處理量能每年約3600公噸。鋰電池中含有鈷、鋰、鎳、錳、銅等有價金屬資源,如何將關鍵金屬資源再利用、並留在國內成為關鍵。

再利用首先要將金屬物質提取出來工研院近期發布研究成果,投入汰役鋰電池有價金屬資源高值再利用,成功分離純化提取正極前驅物原料,整體鈷的提取率可達98%以上。接著利用高溫熱還原製程,將再生料再製成氧化鈷,含鈷量可大於71.06wt%,雜質小於300ppm,符合工業級原物料規格。而氧化鈷可作為電池與化工原物料,重新回到鋰電池的製造。

工研院表示,本技術可將較低價之正負極混合粉體,分離純化轉生成高附加價值之氧化鈷,每公斤價格增加10倍以上。而其他金屬亦可透過製程萃取出來,更符合整體經濟效益及循環概念,也期望能幫助國內合法處理業者進行技術提升。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