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路易莎植物纖維餐具驗出甲醛、美明尼蘇達核電廠放射性水外洩、澳洲發生數百萬條死魚事件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全家路易莎植物纖維餐具驗出甲醛、美明尼蘇達核電廠放射性水外洩、澳洲發生數百萬條死魚事件

2023年03月19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3月17-19日

全家路易莎植物纖維餐具驗出甲醛 商品下架接受退款

近年來環保風氣興盛,含有植物纖維餐具成為消費者選購的人氣商品,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1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採樣市售植物纖維成分餐具20件,進行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其中,品質檢測有四件不符規定,包含路易莎咖啡循環杯、全家便利商店的天然植物纖維便利盤與MOMO購物網的餐具。(中央社報導

三星月眉圳綠電停工 廠商允加強溝通

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辦理的三星鄉月眉圳幹線施作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計畫,引發反彈聲浪,宜蘭管理處17日舉辦說明會,遭地方痛批「先斬後奏」;承包廠商受訪時承諾加強溝通,未與鄉民達成共識前暫不施工。(自由時報報導

金門爆首例H9N2禽流感 禽傳人風險列21人追蹤

國內首次出現有禽傳人風險的H9N2病毒,農委會防檢局17日下午公布,在金門發現首例養雞場驗出H9N2低病原性禽流感。由於這個病毒株首次出現在台灣,防檢局採取高規格的防疫處置,預防性撲殺了4551隻雞,而周邊半徑1公里另外兩場禽場暫無異常,目前尚未發現傳給其他哺乳動物,也暫時不會暫停當地的肉品輸出。(公視新聞網報導

花蓮嘉里村移除135棵老樹 公所稱黑板樹有毒

花蓮新城鄉嘉里村實施社區棧道改善工程,卻將138棵50年的老樹砍除,民眾要求鄉公所說明及補救,鄉公所原指稱,僅要求移除並不是砍除,將要求廠商補植,但之後又公告稱黑板樹的汁液有毒必須移除,被環團質疑全台有毒的路樹難道全要移除?認為和先前的說法有落差,公所態度前後不一。(公視新聞網報導

逕行屏東鑿井惹議 水利署:優先啟用高雄端水井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在屏東鑿井取水卻未知會屏東縣政府,縣長周春米要求停工,水利署長賴建信17日致歉表示,優先啟用高雄端水井,不足時才會動用屏東端水井,待旱象解除不再使用。(中央社報導


美明尼蘇達核電廠放射性水外洩 污染多侷限廠區

經營美國明尼蘇達州一處核能設施的Xcel能源公司(Xcel Energy)17日表示,這座核電廠去(2022)年11月外洩含有放射性氚的水,不過污染大致侷限在廠區。明尼蘇達州污染控制局(Minnesota Pollution Control Agency)表示,Xcel能源公司向其通知約有40萬加侖含氚污水在廠區外洩,但完全未「流入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或污染到飲用水源」。明尼蘇達州污染控制局還說,州政府官員「正積極檢查來自廠區的數據」及「監督補救作業」。(中央社報導

觸目驚心!澳洲小鎮河流 沖進數百萬條死魚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500多人居住的小鎮梅寧迪(Menindee),於17日早上發生數百萬條死魚沖進河裡的事件,當局指出這是因為熱浪影響到了大令—巴卡河(Darling-Baaka river)。新南威爾斯州第一產業部(NSW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表示,經歷過大洪水的生態系統,在熱浪下又承受了極端壓力,才會造成如此現象。這是梅寧迪最大規模的死魚事件,三年前也曾發生類似狀況,由於受到魚屍腐爛影響,當地人預計還會出現更多死魚。(自由時報報導

西班牙乾旱拉警報 中世紀教堂浮出水面

歐洲正經歷嚴重的冬季乾旱,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都面臨缺水危機。其中西班牙長達36個月的降雨量低於平均值,東北部加泰隆尼亞部分水庫,因蓄水水位太低,讓長時間藏在水面下的一座建於11世紀的教堂再度浮現。而在連續25個月沒有降下足夠雨量後,加泰隆尼亞這個月,已要求700萬居民用水量減少8%,工業及農業也要減少用水。(華視報導

歐盟廢氣排放提案太嚴 Skoda恐裁員3000人

捷克汽車製造商Skoda19日警告,若歐盟的「Euro 7」廢氣排放標準提案依照目前形式實施的話,他們恐怕得裁員3000人並停產部分車型。歐盟國家與國會議員今年開始將針對Euro 7提案進行協調討論,此法意在強化對於廢氣排放的規範。但部分車商先前已表態,此法可能推升他們的研發成本。(工商時報報導

香港政府指填海無直接影響生態 環團斥太武斷

香港備受爭議的「明日大嶼」計畫,由原先填海建兩個島變成建三個島,而三個人工島將包圍交椅洲而建,當局至今只稱認為填海不會對生態物種造成「直接影響」,計畫的公眾諮詢環節亦被詬病「鬼鬼祟祟」。香港綠色和平資深專案主任陳可淳表示,現時政府沒進一步數據提供,沒有評估一個為期20年的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沒有明日大嶼必要性的推算根據,直言「難以服眾」,質疑政府「為何要繼續硬推」。(東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