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碳大戶加劇氣候變遷,社區和個人上法院打官司,氣候訴訟(climate litigation)跟著增加。 國際知名氣候政策研究智庫分析108起氣候訴訟案件後發現,氣候訴訟可能衝擊企業股價,導致公司價值(firm value)下滑。
倫敦政經學院(LSE)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23日發表最新研究,分析2005~2021年歐美掛牌上市的98家企業,以及他們涉及的108起氣候訴訟案件後發現,公司被提起訴訟或者在官司中敗訴時,企業價值平均下滑約0.41%。
研究還發現,市場對針對碳排大戶(Carbon Majors)的氣候訴訟案件反應最大。提起訴訟後企業估值平均下滑0.57%,若判決不利,則會下滑1.5%。
報告主要作者、倫敦政經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佐藤(Misato Sato)表示,過去並不確定股票市場是否關心氣候訴訟,這份數據首度證實了這項假設。這項研究也提醒貸方、金融監管單位和政府,投資決策應納入這項風險。
研究團隊還發現,如果訴訟的控訴內容、地點或形式沒有前例,是新的形態,對股價的衝擊會更大。
《衛報》報導,秘魯農民兼山區嚮導利烏亞(Saúl Luciano Lliuya)在2015年 控訴德國最大電力公司「萊茵能源」(RWE) 加劇氣候變遷,威脅他的家園。這起訴訟導致RWE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e)下跌6%。2017年高等地方法院宣受理該案時,RWE的相對價值也下跌了1.3%。
研究也發現,近年資本市場對氣候訴訟的反應越來越大。荷蘭地球之友(Milieudefensie)於2019年4月控告殼牌(Shell),要求降低碳排放,當時殼牌相對價值反而上升1.9%。但兩年後,海牙法院命令殼牌在2030年底前將集團碳排降低至2019年排放水準的45%時,殼牌的相對價值就下滑了3.8%。
ESG當道,但部分企業的減碳行動缺乏實質效益,而有「漂綠」之嫌。氣候風險公司「韌性」(Risilience)執行長柯本(Andrew Coburn)表示,歐美監管單位正在打擊漂綠,若企業拿不出透明的數據,還是會陷於財務風險中。
參考文章
- 倫敦政經學院(2023年5月23日),Impacts of climate litigation on firm value
- 衛報(2023年5月22日),Big polluters’ share prices fall after climate lawsuits, study 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