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外海「海鼎二、三號」風場五年前通過環評,業者日前提出變更,擬加大風機,總裝置容量不變。業者在昨(20)日初審中強調,所有變更都優於原環評承諾。然而彰化縣府指出,風機加大後,海鼎兩風場的風機間距縮小,恐增加鳥擊風險。專案小組建議修正後通過,開發單位需補充變更前後對鳥類的影響,也應加強調查冬候鳥、補充保育對策。
海鼎二、三號風場加大風機、縮小間距 彰縣憂有鳥擊風險
彰化外海的海鼎二、三號風場,在2018年通過環評,並在去(2022)年區塊開發首期(3-1)選商,由海鼎二號獲配600MW裝置容量,預計在2026年底併網;業者表示海鼎三號也將參與3-2期競標。為配合世界風機大型化趨勢,業者提出環差變更,兩風場單機規模從8~12MW擴大至12~20MW,合計數量則由最多160座減至121座,總裝置容量維持1.45GW,20日環保署舉行專案小組第2次聯席初審會議。
業者強調,本次變更的開發方式、減輕對策、監測計畫,都是「優於原環評承諾」。然而彰化縣政府反駁,業者承諾的風機間距其實大幅縮減,恐有鳥擊風險。
根據原環說書,業者承諾所有風機間距都要「大於4倍轉子直徑」,以海鼎兩案而言,風機間距至少應達947公尺。彰化縣政府指出,本次環差變更,業者將風機最小間距縮減至700公尺,和原承諾的鳥類保護對策內容相悖。
業者則表示,鄰近的旭風、達天、又德風場已通過環評,都是採用環署建議的700公尺間距,且執行鳥類撞擊模擬的結果顯示,撞擊風險比原本的規劃還低。
水下監測儀器遺失 海保署建議採德國標準 業者:布再多都一樣
水下噪音監測儀器常有遺失情形。此次審查,海保署進一步提出採用德國StUK4指引中儀器遺失的補救作法,增加同一測站的儀器數量、並提高儀器更換頻率。業者所委託的生態調查團隊則回應,「會遺失就會遺失,布再多都是一樣」。
團隊指出,綁在浮標和測站上的儀器經常消失,「我們有裝GPS、AIS,發現它會跑到澎湖、跑到深澳」,後來改用底碇把儀器沉入海,已大幅提升回收率,不必再增加儀器佈設。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施仲平則表示,海保署的做法明確可行,具有正當性,且對業者造成的侵害不大,業者不能試都沒試過,就說無法達到承諾。
專案小組已於前次審查要求,業者遇儀器遺失應補足14天調查,也須提出布放證明。對於海保署提出的新作法,開發單位、官員與環委無法取得共識。環保署說明,針對儀器遺失補救,環署已有「保留彈性」的共通性建議,如海保署新提意見未提升至法規等級,不宜強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