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8月1日升格農業部,部長由主任委員陳吉仲接下。末代主委成首任部長,陳吉仲與農業的牽掛還沒完結。新成立的「農業部」有何新氣象?屏東囝仔如何延續農業改革重任?在行政院宣布部長人事之前,陳吉仲以主委身分接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說明接下來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威脅。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 加大力道解決農業問題
台灣農業在整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趨於弱勢,但農業又肩負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陳吉仲說,農委會躍升「農業部」,成為一個正式部會,就能夠加大力道、讓台灣農業繼續往前走。既有農委會組織架構無法解決的問題,農業部成立後都可以納入處理。
氣候變遷威脅嚴峻,大旱、暴雨等極端天氣對農業造成巨大衝擊,則是農業必須想辦法調適的地方。陳吉仲認為,農業部成立以後須更大幅度解決問題,例如以農村為主規劃周邊水土保持,擴大供灌面積,確保農村環境永續。
攤開農業部的組織架構,即將成立的「動物保護司」跳脫過去管理經濟動物的思維,擴大涵蓋到寵物管理,完善動物保護行政體系。林務局改組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進一步強化自然保育工作,維護台灣珍貴的生物多樣性與自然棲地。
為了達成2040年農業淨零碳排目標,農業部將成立「資源永續利用司」,完備減碳與調適的治理,除了增進自然碳匯,也要注重農業剩餘資產再利用。最後一項亮點是成立「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以農村為中心展開土地規劃與水土保持,建構永續的農業環境。
根據國發會淨零路徑,再生能源對全國減碳佔據一大比重,大範圍擴建太陽光電也衍生「搶地」問題,使農委會置身能源轉型的砲火中央。陳吉仲強調,對於光電的核心立場就是「絕對不能影響農業生產」,農委會正在盤點不利耕作地、廢棄養殖地等,規劃集中發展光電;對於現行漁電共生的方式也要確保漁業不受影響、產量能維持才鋪設。如此一來,才會達到「多贏」局面。
陳吉仲強調,農業部門最大的目標就是農業永續,先提高農民收入,有農民才能保護土地、水與生態系,最終顧及到消費者糧食安全,才有望達成農業永續。
農業部「農業與保育齊頭並進」 首要執行生態棲地盤點
農業部將成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陳吉仲對此自信滿滿,認為這是宣示農業生產與自然保育「齊頭並進」。其中有賴農業多樣化的生產樣態,如水稻田除了生產稻米,也貢獻了地下水與生物多樣性。舉例來說,曾在南投推動有機農田,不施用農藥,自然形成了動物友善環境,發現石虎、猛禽等動物都會在田間活動、捕食,證實生產行為也是生產保育。
陳吉仲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給付」措施,除了現行石虎、草鴞或台灣黑熊等,還要增加更多物種,甚至涵蓋植物。期望能在不同地方保護不同的生態系。
農業部組織法經立法院委員會審查通過當天,陳吉仲淚灑議場,還提到「我有一個夢想,想全面盤點國土資源。」問及夢想的起源,陳吉仲解釋,這不光是自己的夢想,也是所有關心農業、生態及永續的夥伴的願景。在保育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先釐清現況生物多樣性是如何、生態系統是什麼狀態,若缺少基本調查,更遑論要保護,這是必須的基礎工作。
農委會已完成盤點農地80萬公頃跟山坡地或林地210萬公頃,但只有盤點土地使用狀態,將來不管農地、山坡地或林地,都將進行生態多樣性與棲地等調查,結合國土綠網圖資平台,達成自然保育的目標。
屏東囝仔掌農業部 陳吉仲:解決問題、建立制度
擔任農委會主委五年,陳吉仲總結農業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特質:感同身受、專業及熱情。他說,自己出身農家、研究農經、參與農民運動,深刻了解長期的農業問題與挑戰。然而農業問題盤根錯節,「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近年假消息更是層出不窮。他強調,堅持專業並持續與大眾溝通,對的事情才能被完成,「我為什麼講說(自己)一生懸命?我看到問題一定要解決,不然我們對不起這個位置。」
「我們最在乎的,還是有沒有把問題解決、有沒有把制度建立起來」,陳吉仲表示,任內完成農民保險立法、口蹄疫拔針、實施綠色環境給付、推動冷鏈技術,農委會已經達成階段性任務。他強調,這些除了是公部門持續努力的成果,更凝聚過去農運、農民、漁民的共同心血,「這才是我們要的農業部門」。
「我就是屏東一個鄉下小孩。」陳吉仲表示,自己沒有政治背景和派系,能在任內盡可能推動農業政策改革,「我覺得這個就值得了」。他和農委會團隊都很樂意聽取各界批評,但重要的是必須形成正面改革,才能讓農業持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