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轉型浪潮,金融業支持了誰? 專訪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淨零轉型浪潮,金融業支持了誰? 專訪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

2023年12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全球企業面臨永續轉型壓力,綠色金融加速資金流動,淨零轉型浪潮襲來,金融機構扛起重責大任。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接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指出,透過「責任投資」把關、督促投資對象,可以降低社會與環境影響。她也擔憂當前台灣金融圈大量關注綠電、往再生能源傾斜的現象,呼籲投資者應關注不同領域的計畫或專案,才能全面提升台灣的永續實力。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攝影:劉祐君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攝影:劉祐君

淨零轉型浪潮 金融業也是關鍵角色

氣候危機之下,各行各業面臨減碳轉型需求,不論投入何種措施,最實際的考量都是:錢從哪裡來?近年全球開始思索如何將資金導入永續行動,綠色金融成為最夯的關鍵字,金融業也躋身減碳的第一戰場。

金融業如何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角色?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長期關注環境與氣候變遷趨勢,她接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時指出,金融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不高,社會關注的是,「拿社會大眾的錢去支持誰?」——也就是金融業的支持對象,是否支持了行為不良的業主?有沒有投融資高碳排的企業?是否支持了高污染排放行為?

金融業不僅審慎評估支持對象,放款之後,也必須持續追蹤企業行為。如果行為不良,甚至要把錢撤回來,也就是撤資。當企業不再只專注於獲利,轉而重視揭露永續資訊,提供給大眾、投資人或金融業檢視,互相督促永續成長,程淑芬笑說,這個過程像是「挑選另一半」。

程淑芬說,有些公司標榜著好的環境形象,實際上卻做出不良於環境的行為,這些誇大其詞、陽奉陰違的狀況,常常被指控為「漂綠」;不過,她不愛隨便講出口這個指控,認為有些企業形象與事實不符,但實際行為不見得有破壞環境,需要個別的模擬情境、檢測工具才能界定行為的影響。

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投資人」?

全球吹起永續投資風氣,關注投資對象的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貢獻。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 (GSIA) 最新發布的相關報告(2022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全球永續投資金額持續上升,已達30.3兆美元(約新台幣944兆元)。至於國內情形,根據國立台北大學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台灣永續投資調查》,永續資產也已達到新台幣19.9兆元。


ESG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圖片來源:redgreystock on Freepik

大量資金湧入永續,如何鑑別企業的行為是否「不良」,成為一大難題,除了等待企業自行揭露,金融機構的監督也是重要環節。

2014年程淑芬即在國泰成立台灣第一支「責任投資」小組,呼籲投資人把投融資對象的ESG納入分析,並應在放款前評估支持對象是否有重大的ESG顧慮,如透過合約等機制清楚註明達成事項,降低對環境跟社會的影響,或以股東的身份與企業對話,督促企業把事情做好。她回憶,當時還有很多中小企業不重視,認為這是「外資」的範疇,國內投資不會受影響。

2015年她率領國泰以身作則,加入「赤道原則」,遵循國際規範評估融資的環境與社會風險、要求客戶降低影響,成為台灣首例。2018年加入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IGCC),成為唯一的台灣成員。以海外經驗積極與政府機關溝通。

隨著議題升溫,政府也開始重視。證券交易所於2016年推出「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金管會也在2017年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且不斷更新,都是希望透過機構投資人引導企業重視永續議題、提升國內公司治理品質。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多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圖片提供:程淑芬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多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圖片提供:程淑芬

國內不乏永續專案 為何資金難以流入?

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本國銀行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餘額已達新台幣2.66兆元,比前一年同一時間約2.37兆元,增加了2900億元、年增12.24%。在程淑芬眼裡看來,國內金融業大量往再生能源傾斜,是因為再生能源標準化、每度電單價好計算,所以「講業績最容易」;這樣的現象雖然好,但也很可惜。

「永續投資不只有再生能源」,程淑芬強調,投資者應多關注對環境跟社會有益的方案或新創技術,嘗試不同的「E」(環境面)或是不同的「S」(社會面)的投資,「去看看這個世界缺什麼」。

程淑芬注意到,台灣還有很多不同領域的新興永續專案,但這些計畫很常因為缺乏資金而淡出舞台,她指出,這些計畫或專案可能是缺乏可融資性(bankable) 跟可投資性(investable),需要專家指導完善計畫。當所有企業的永續能力提升,台灣整體的永續競爭力就會提升。

再生能源放款餘額衝高,但台灣還有很多的新興永續專案等待挖掘。攝影:李蘇竣
再生能源放款餘額衝高,但台灣還有很多的新興永續專案等待挖掘。攝影:李蘇竣

程淑芬說,正因為氣候議題涉及不同領域,跨領域的對話應能有更多包容性。否則很容易變成科學、金融、環團各喊各的訴求,導致政府無所適從、不了了之;社會大眾也應了解不同的領域,塑造出能理性辯論的社會文化,即便溝通的結果是「走三步退兩步」,至少還是往前了一點。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