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核電趨勢向下 環團籲候選人別再用錯誤資訊挺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際核電趨勢向下 環團籲候選人別再用錯誤資訊挺核

2024年01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吳奇諺報導

2024總統大選再度炒起核能議題,有候選人多次引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期間,22個國發起的「2050核能三倍」倡議,表示國際趨勢不能放棄核能。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今(5)日發布《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摘要中文版,舉出諸多數據,不僅全球核電興建速度不若關閉速度,且自千禧年來風光併網所產生的低碳電力,是核能的33倍,呼籲各黨總統候選人正視國際上核電衰退的事實。

全球反應爐啟用與關閉數量。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全球反應爐啟用與關閉數量。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全球核能發電量創40年新低 風光發電量遠勝核能

來自德國、日本、英國等國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去(2023)年12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布《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該報告自1992年起,每年針對各國核電廠運轉狀況與核能產業趨勢進行分析,綠盟於今日發布中文版摘要。

綠盟研究員林正原說明,2022年全球核電總發電佔比僅9.2%,創40年新低,也是10年來最大跌幅。報告更預測,最快在2024年,關閉的反應爐將會多於啟用的反應爐。綠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則指出,根據報告,接下來至2050年間,預計將有270座反應爐關閉,而在過去20年間,全球的核反應爐平均每年只建5座。

COP28氣候大會期間有22個國家發起「2050核能三倍」倡議。陳詩婷表示,要達到2050核電增為三倍的目標,換算下來等於每個月就要新增2.5座反應爐,若要透過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來達成目標,更得建造上千座SMR,不切實際。陳詩婷強調,核能增為三倍並非COP28官方結論,反而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增為三倍,才是獲200多國同意的重要結論。

全球風能、太陽能及核電裝置容量及發電量。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全球風能、太陽能及核電裝置容量及發電量。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挪威科技大學產業經濟系博士候選人顏東白則分析,從發電量來看,2000~2022年太陽能、風能的發電量分別增加1300TWh、2000TWh,而核能僅增加100TWh。換言之,自千禧年來風光併網所產生的低碳電力,是核能的33倍。

2004~2022年,全球再生能源與核能投資比較。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2004~2022年,全球再生能源與核能投資比較。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全世界對綠能投資6000億美元 對核能僅500億美元

報告亮點之一是新增「核電經濟與金融專章」,全面剖析核電的經濟性。報告揭露,美國地方州政府浥注核能發電的補貼金額,到2030年將超過150億美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指出,目前核電面臨諸多經濟上的挑戰,高度仰賴政府資金,即使是由私人企業出資的反應爐計畫,也都是仰賴政府大力的補貼才能勉強運作。

趙家緯表示,核電廠除役成本也是一大問題,法國、德國的除役資金缺口分別高達109億美元、66億美元。核後端處理經費更高,如法國為280億美元、德國為1630億美元。

在全球對核電與綠能的投資方面,也顯見巨大落差。顏東白引述報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對綠能投資規模達6000億美元,對核能的投資僅500億美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5日發布《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摘要中文版。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5日發布《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摘要中文版。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提供

用數據反駁擁核候選人 綠盟:核能非國際趨勢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近期藍白總統候選人陣營主張「核電是國際趨勢」,要延役老舊核電廠、重啟核四。從這份報告可看出全球核電持續衰退,這才是現實。崔愫欣強調,國際上有近200國都支持以再生能源作為主要的減碳工具,且再生能源在發電量、裝置容量、投資金額到建設成本,都比核能更有競爭力,台灣在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超越核電,也符合國際趨勢。

綠盟表示,在選前一週公布這份國際報告,希望以專業數據駁斥擁核候選人,呼籲不應再以錯誤資訊混淆視聽,讓能源政策回歸專業。

作者

吳奇諺

編輯/旅人/觀察者
走過山與海,願它能永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