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除了廣為人知的藍眼淚,還有許多發光生物。馬祖特有種「北竿雌光螢」及「東莒黃緣雌光螢」距離人們首次發現不過十幾年,卻因為棲地破碎化、光害等問題,族群數量逐年下降,現存僅約200隻。6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攜手企業、學校與地方政府共同簽署保育合作備忘錄,期盼透過生態友善照明技術,滿足地方照明需求的同時,也能守護戰地裡的夜珍珠。
無翅棲於草叢的雌光螢
雌光螢與一般的螢火蟲不太一樣。林業署署長林華慶表示,雌光螢主要是由雌蟲發光求偶。但雌成蟲因為維持幼蟲的型態,而沒有翅膀,主要在地面棲息,這樣獨特的習性卻也為牠們帶來生存挑戰。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系系主任謝佳宏說明,雌光螢偏好草地,其棲息環境鄰近道路、農地與人類聚落,容易受到人類活動與光害的影響。謝佳宏表示,雌光螢面臨了三大危機——除草、光害與道路工程,其中又以除草為主要威脅。
為守護雌光螢,鄉公所避開每年2~5月雌光螢發生期,於2月前提早完成除草工作。連江縣政府更於2022年公告劃設「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
謝佳宏強調,雌光螢族群能否成功繁衍,與光害有很大的關係。雌光螢會跑到空曠的地方發光吸引異性,但如果空曠的地方太亮、選用了與雌光螢發光波長重疊的白光LED路燈,求偶就可能失敗。那車燈是否也會對雌光螢造成影響?他表示,馬祖車輛不多,機車大多仍使用黃光的石英燈,對雌光螢影響不大。雖然少部分汽車裝有白光LED燈,但車燈照射只有一瞬間,主要還是在於路燈的影響。
雌蟲發光波長與LED路燈重疊 光害攸關族群繁衍
而劃設保護區、棲地維護及改善除草問題,是否就能逆轉雌光螢的族群數量?從2022年後的族群數量調查來看,雌光螢在北竿島、東西莒島的數量有逐漸回升的趨勢。
6日,林保署、連江縣政府、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系及光林智能共同簽署保育合作備忘錄。光林智能透過「ECOridge生態照明技術」,設計適合雌光螢的照明系統。接下來預計先從北竿島開始,逐步改用友善雌光螢的路燈。
光林智能總經理金海濤介紹,研發過程依循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全球自然解決方案標準》,並納入國際暗空協會(IDA)的戶外照明原則。另外,每年2~5月是馬祖霧季。大霧下,LED白光不只被霧氣擋住,還可能因為反射而刺眼。生態智慧照明系統除了穿透力更強,還能保護用路人的眼睛。
林華慶表示,這並非光林智能首次投入生態保育。兩年前,光林智能也曾協助墾丁陸蟹保育。期待有一天,鄉間與山區也能建置這樣兼顧保育及照明的系統。謝佳宏也宣布好消息,研究團隊於2022年在南竿島採集到雌光螢未知種的幼蟲。經DNA鑑定、確認是與雌光螢同科不同屬的新種。不過因為數量極少,尚需採集雄雌成蟲才能正式命名。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