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給付有成效 屏東鳳梨農認「愛心蘋果臉」救了瀕危草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給付有成效 屏東鳳梨農認「愛心蘋果臉」救了瀕危草鴞

2024年04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李育琴 屏東報導

參加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計畫」(生態給付)的屏東林姓農民,今年1月在自家鳳梨田的圍欄旁發現一隻受困草鴞,因認出獨特的愛心形蘋果臉,而主動通報縣府進行救援。這隻受傷的草鴞幼鳥,經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照養三個月後,於9日順利野放。

傷救的草鴞經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照養3個月後,成功野放。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提供

傷救的草鴞經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照養3個月後,成功野放。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提供

農民也應參與草鴞保育 每一隻都很重要

台灣草鴞面臨棲地喪失、鼠藥毒害、鳥網誤捕及遊蕩犬貓干擾等威脅,存活率低,族群數量難以成長。估計全台台灣草鴞僅剩不到500隻,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每一件救援都很重要。」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研究員洪孝宇表示,屏東這個案件顯示農民參與草鴞保育的重要性。

高屏地區荒草地與河川高灘地是草鴞的主要棲息環境,平原農地也是牠們的活動區域。洪孝宇說,經過秋冬的繁殖期,幼鳥在剛離巢階段,飛行和捕食能力尚未熟練,很可能因此在農地覓食時撞到圍網受傷。這次很幸運被參與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的農民發現,而能順利救援及野放。

友善耕作可獲生態薪水 參與生態給付農民逐年增加

屏東縣政府自2022年開始加入林業署推行的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農民採用友善栽培,在申請範圍內農地不使用毒鼠藥、獸鋏和鳥網,符合農業安全檢出或架設棲架營造適合草鴞棲息的環境,就會核發「生態薪水」,棲架若拍攝到草鴞,也有獎勵金。

參與生態給付計畫的農民,每年也需進修4小時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林姓農友去(2023)年加入計畫,在課堂上因老師不斷強調友善栽培及守護草鴞,讓他對蘋果臉的草鴞印象深刻。「那隻鳥有明顯的愛心形狀蘋果臉特徵,臉上的羽色是咖啡色,跟成鳥白白的臉不一樣,看到時立刻認出是草鴞的幼鳥。」他說,沒想到會真的遇上需要救援的草鴞,這次能成功救援感到很高興。

屏東縣政府表示,參與的農友逐年增加,2022年有32件申請通過、2023年有48件,友善草鴞農地面積涵蓋68.65公頃。

農民認出是愛心蘋果臉的草鴞幼鳥,進行通報救援。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提供

農民認出是愛心蘋果臉的草鴞幼鳥,進行通報救援。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提供

友善農地立棲架  有1/10出現草鴞

洪孝宇表示,這是第一次有參與生態給付計畫的農民通報,顯示獎勵政策有效。農民看到自己的農地拍攝到猛禽,覺得很驚喜,因為之前不知道農地有猛禽,因而更能認同保育。

實際上,農民的參與也協助研究單位更了解草鴞在屏東的分布範圍。洪孝宇指出,這兩年在田間架設了60支棲架,其中六處拍到草鴞,農地型態有鳳梨、水稻、芭樂、酪梨等,主要是採用草生栽培,比較會有草鴞出現。至於整體草鴞的狀況是否有改善,因監測時間不夠長,還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判斷。

農民協助架設猛禽棲架,協助研究單位更了解草鴞的分布。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提供

農民協助架設猛禽棲架,協助研究單位更了解草鴞的分布。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提供

遊蕩犬干擾  生態敏感區應積極移除

除了鼠藥毒害和鳥網誤捕,近年也頻繁出現草鴞在繁殖期遭遇野外遊蕩犬攻擊,如屏科大去年監測的草鴞巢位遭流浪犬攻擊,後經緊急介入,架設鐵網保護,所幸草鴞並未因犬隻攻擊而棄巢。

但洪孝宇表示,架設鐵網非最好的做法,並不建議每一次都這麼做。因人進入施工,也是對棲地造成干擾,很可能導致草鴞棄巢,且施工後的草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明年草鴞可能就不會再利用這塊地。目前農業部針對遊蕩犬對野生動物棲地的干擾,採用劃設生態敏感區標定,如發生遊蕩犬入侵干擾,則會加以捕捉移除。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表示,今年將持續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生態保育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特別是在地的農友參與,才能實現對草鴞族群保護及維持農田生態系平衡發展。此外,民眾若發現受傷的動物,可撥打1999或1959動保專線。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