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獅」9年後 南非黑暗圈養獅子產業鏈仍未停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血獅」9年後 南非黑暗圈養獅子產業鏈仍未停

2024年05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許祖菱、陳文姿 編譯;林郁宸 審校

在南非的「獅子養殖場」裡,獅子是一生都能拿來利用的商品。

喜歡可愛小獅子的觀光客可以報名「撫摸幼獅」,親手抱著呆萌的小獅子,看著牠們玩耍,或撫摸牠們。當幼獅大到不能抱的時候,牠們被訓練陪遊客散步,這個行程叫「與獅同行」。當獅子長更大,開始展現攻擊性時,牠們被放到圍欄中,供出錢的觀光客獵殺。

死亡後,有些人會選擇將頭顱或皮毛帶走,作為戰利品。剩餘的部分,業者會將獅骨取出,這是亞洲很昂貴的藥材。傳統藥方是虎骨,當虎骨難以取得後,獅骨就成了替代品。

環保組織「世界動物保護」(World Animal Protection)用「一生受虐」形容這些被圈養的獅子。根據官方資料,南非有342家獅子養殖場,圈養的獅子多達7800頭。民間估計則落在8000頭至1萬2000頭之間。


很多觀光客希望能近距離接觸幼獅,讓獅子自幼就離開母獅。圖片來源:Pippa Hankinson/Blood Lions

一生受虐換來產業巨額利潤

2015年的紀錄片《血獅:為子彈而生》(blood lions, bred for the bullet)揭露,獅子產業鏈為南非帶來高額收益,每年營收達1億南非鍰(約新台幣1.74億元)。

經由媒體不斷揭露以及保育團體的奔走,「血獅」問題受到關注,重創南非的國際形象。2021年,南非政府宣布將禁止獅子養殖業。隔年,部長級工作小組(Ministerial Task Team, MTT)成立。再經兩年,小組完成報告,將結束圈養的路徑圖交給政府。

在紀錄片上映近十年後,今(2024)年4月,南非環境部長克利西(Barbara Creecy)宣布,將依循報告建議,關閉養獅場、並禁止相關商業行為。


南非的獅子產業鏈中有高達8000頭這樣的獅子。圖片來源:Blood Lions

終結血獅產業路遙遙 動保專家籲明訂期限

MTT的任務是為自願性退出的養獅業者提出政策性建議。根據建議,政府會跟自願退出者共商最終退出條款,中期策略包括強制性禁止養獅繁殖、限制許可證發放等。此外,南非也會著手購買並銷毀獅骨庫存。

「保育行動基金會」(Conservation Action Trust)解釋報告內容,對獅子的處置包括安樂死、絕育、將獅子移送到安全處所,或讓獵獅活動再持續兩年。過渡期間除了獵獅外,還允許活獅交易以及國內的獅骨貿易,以鼓勵業者加入自願性退出的行列。

即便如此,新政策還是為結束血獅產業跨出一大步。「世界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研究主管德克魯斯(Neil D'Cruze)表示,他支持銷毀獅骨。若讓大量的獅骨流入市面,可能會刺激市場與消費,並讓非法的獅骨有機可乘。但他也擔心,缺乏「明確的終結時間表」將讓獅子持續受苦。

保育組織「血獅」(Blood lions)的主任德瓦爾(Louise de Waal)指出,自願性退出只是第一步,政府應該更明確地「強制所有血獅產業結束」。

他擔心,南非5月底就要大選,萬一部長換人,這項剛公布的政策可能生變。他強調,仍要持續監督政策,要求南非兌現承諾,直到血獅產業結束的那天。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許祖菱

傳播科系畢業後曾任新聞外電編譯、採訪編輯、自由影像工作者,現任職專注綠電與碳權趨勢的國際媒體平台《RECCESSARY》編輯。

林郁宸

從細節做起,成為改變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