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倡議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帶動綠電轉供(交易)市場,售電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發電與用電端的供需平衡、降低餘電的發生,一直是綠電轉供的挑戰之一。
看準商機,AI能源監控公司慧景科技推出「AI綠電採購管理平台」,協助售電業管理交易資訊,幫助企業評估綠電需求,共同達成RE100的目標。不過該平台要能夠真正達成效益,關鍵在於「資料交換」。
太陽能監控一哥慧景科技,新推出AI綠電採購管理平台
2017年成立的慧景科技,以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為核心,透過軟體即服務(SaaS)模式提供能源產業所需的軟體服務。慧景旗下太陽光電監控產品在台市占達46%,穩居第一大,管理全台7500個案場,中租、韋能能源都是它的客戶。
因應綠電自由化來臨,發電業的商業模式也隨之轉變。從過去透過躉購制度(FIT)將電力賣給台電,轉為簽署購電協議(PPA)將電力直接賣給企業客戶。許多發電業者因此主動詢問慧景,在綠電轉供趨勢下是否有相應的產品解決方案。
「AI綠電採購管理平台」因此應運而生。為滿足綠電轉供的需求,提供事前配比預測(即發電與用電配比)、綠電採購追蹤、契約調度、電費管理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慧景要做發電商、售電商、企業端三方的生意。
對發電業者來說,滿足轉供契約目標,保證綠電收購,把餘電問題降到最低;對企業來說,達成RE100短中長期目標;扮演「中盤商」的售電業則協助買賣雙方達成目標,並提早預測達標率,過程中發現問題也能迅速反應。
換言之,未來售電業的角色不只買賣綠電,而是能夠貼齊企業的淨零目標。對企業用戶來說,可以透過慧景的平台做統一管理,確保RE目標的達成。
瞄準大型企業集團需求,協助掌控綠電使用風險
不過,目前台灣的綠電轉供市場,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2023年全台轉供量約17億度,占總再生能源發電量的6%,顯示仍有高達94%的再生能源是簽署FIT賣給台電。
慧景科技執行長黃建峯認為,未來再生能源一定會走向綠電轉供市場,因為把電賣給企業價格一定比較好。他也透露,目前已有企業客戶與慧景進行POC(概念驗證),企業客戶的需求在於掌控使用綠電的風險,以符合公司的RE目標,「在早期買綠電的一定都是先行者,它需要未雨綢繆做好風險控制。」
一般來說,大型企業集團會跟5~6家售電業合作購買綠電,每家契約容量、履約能力都不同,就會衍生管理問題;而且也不是每個發電案場都使用慧景的產品,還有資料交換、標準介面的問題。
對此黃建峯建議,企業未來跟售電業買綠電時,可以要求售電業提供發電的資料,「你不只要買電,也要買資料,而資料交換是為了降低營運風險。」
強化再生能源配比機制,讓售電業專注客戶開發
除了大型企業,慧景也瞄準售電業合作。不過不少售電業也會自行建置管理平台,黃建峯認為未來慧景可攜協助售電業強化再生能源配比的機制,透過預估RE目標、餘電比例,找到最佳配比容量。加上慧景本身就是軟體公司,在系統的穩定度、功能性與智慧化程度具有一定優勢。
黃建峯認為,有了這套管理平台,能夠讓售電業更專注於發電案場與企業客戶的開發,至於跟客戶的溝通協調與帳戶處理,慧景都能夠包辦。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RECCESSARY》,原文標題〈瞄準綠電先行者!太陽能監控一哥慧景推AI綠電採購管理平台,要做這三方的生意〉。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