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煉油廠裁員、英國百年鋼鐵廠轉型失敗的案例,如何給台灣能源轉型帶來啟發?台灣勞動者協會上月(12月17日)在高雄主辦「勞工觀點下的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國際研討會」,邀請國發會、勞動部、全產總、高雄產業工會,以及中油、中鋼等高碳產業的工會代表與國際專家,一同討論台灣對淨零排放的認識,打造勞工引領(worker-led)、兼顧勞工、環境和社區利益的轉型路徑。
正面迎擊能源轉型 中油時隔41年與工會簽訂團體協約
2021年,台灣石油公司因勞基法1984年8月生效施行、經營環境變異等因素,時隔41年再與工會簽訂《團體協約》,以保障組織轉型時與勞工充分溝通、禁搭便車條款、工資工時、調職遷調、勞工保障及勞資爭議處理等規定,並作為公司與工會的最高工作規則。
台灣石油工會理事長陳嘉麟提到中油對新能源的態度,表示工會全力支持公司進行能源轉型並投入研發,只要研發成功,就會對公司、社會大眾有好處。
美國全國石油談判計畫主席史密斯(Michael Smith)則回顧1920年代美國石化工人組織工會,1930年代通過《全國勞資關係法》保障集體談判權。如今在加州,有煉油廠面臨環保法規須關閉,預計影響人數近千人,即便政府發放每人1500美元補助仍緩不濟急。為此,工會提出多項處置計畫,包括為預備裁員的工人加薪、與州立社、區大學合作制定認證機制,以認可石化工人的專業技能。
中鋼不能成為下個「塔巴特港」 英國鋼鐵能源轉型的失敗案例
英國總工會(GMB Union)資深組織者,身兼威爾斯工黨副主席的霍伊爾(Tom Hoyles)帶來鋼鐵能源轉型的失敗案例。20世紀初,採煤為英國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但到了1930年代,威爾斯開始去工業化,產量逐步下降,威爾斯南部小鎮塔巴特港(Port Talbot)的英國最大鋼鐵製造工廠,現已轉型為鋼材回收廠。
英國本土鋼鐵先受到環保承諾的牽制,後因WTO貿易規則影響,鋼鐵市場極為不穩定。另外,中國大陸以低廉的鋼鐵價格傾銷世界各地,迫使歐洲不得不努力保護本土鋼鐵生產。
霍伊爾指出,巴特港的鋼鐵企業欲關閉高爐、投資電弧爐,而電爐操作人員較高爐少,將導致約3000名工人失業。預估每失去一個廠內崗位,在整個產業鏈連帶有三個工作機會受到影響。「如果英國政府早點和企業與工會坐下來談,或許有機會挽救威爾斯南部的鋼鐵命脈。」
霍伊爾認為,英國政府沒有長遠的計畫、也沒有發展燃氣爐是關鍵失誤。「重點是如何脫碳,我要很清楚跟大家說,公正轉型並不是讓成千上萬的人失去工作。」
中鋼工會:若淨零排碳沒有公正轉型 3萬家庭陷憂愁
借鑑塔巴特港的失敗經驗,中鋼公司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楊乙記比喻,「塔巴特港的鋼廠很像我們中鋼,十大建設的鋼廠,1995年改為民營化,但淨零政策讓我們有些困惑。我們都是正派經營,以台語來說就是『金歹經營』(tsin phái king-îng),很難經營。」
楊乙記表示,國家碳排需要有整體方針,若是碳費收入不能協助中鋼進行設備更新、減少碳排,恐怕會「扒兩層皮」,進而走向衰敗。「我們不希望中鋼成為鋼材回收廠。」
楊乙記表示,中鋼敢於花錢投資在環保領域,力求2025年排碳要再減7%,中期是到2030年減碳25%。此外還發展精緻鋼鐵,成為獲利的主要目標。當前,面對產線縮減的人力,除已在編制上進行調配,工會也會協助勞工在職訓練調配產線,以保障勞工工作權。去年3月,中鋼與中鋼工會簽訂第六次團體協約,產假最高增至60日,陪產假增至8日,皆優於勞基法規定。
楊乙記說,鋼鐵業是國家發展的經濟命脈,低碳轉型要靠自己和政府的支撐,「公司有9600個員工,20幾家集團子公司,加總共3萬人,若是淨零排碳沒有公正轉型的話,3萬個家庭都會很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