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全球「Outdoor days」將銳減 炎熱高溫讓旅遊熱點大洗牌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2100年全球「Outdoor days」將銳減 炎熱高溫讓旅遊熱點大洗牌

2024年08月07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王怡棻(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在減碳不力的情境下,到了2100年,全球適宜戶外活動的天數將有重大改變,低緯度國家的舒適日子恐大幅減少;反之,高緯度國家有機會吸引更多觀光客造訪。
根據研究,氣候變遷影響下,2100年希臘一年適合戶外活動的日子會減少多達37天。照片來源:Stijn te Strake/Unsplash

根據研究,氣候變遷影響下,2100年希臘一年適合戶外活動的日子會減少多達37天。照片來源:Stijn te Strake/Unsplash

一直以來,南歐的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是最讓人嚮往的度假勝地。溫暖明媚的陽光、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見底的海水與細白柔軟的沙灘……吸引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造訪。然而,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這些景點的吸引力很可能會大幅下降。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今年發佈的研究,如人們不努力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到了2100年,希臘一年適合戶外活動的日子,受到5~9月的極端高溫影響,會減少多達37天。

同為熱門觀光地點的泰國與埃及,受到的影響更是嚴重,分別將減少55天與68天。馬來西亞的戶外活動時間更銳減了超過三個月之久(95天)。台灣則將大幅減少112天。

全球暖化的影響並非全球一致

主持這項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艾爾塔希爾(Elfatih Eltahir)指出,「戶外天數」(Outdoor days)指的是人們可以在舒適溫度下進行戶外活動的天數。

研究團隊利用近50個氣候模型數據開發的軟體建立了一個網站,能依使用者設定的地點與舒適溫度資訊,提供至2100年戶外天數的預測,更能洞悉氣候變遷對各國家的不同影響。

「當查看氣溫趨勢,你會發現全世界的溫度都在升高。但當考慮到戶外活動,你會發現『世界不是平的』,」艾爾塔希爾指出,南方地區因為夏季愈來愈酷熱,適合戶外活動的天數將顯著減少,相反地,北方因為冬季不再嚴寒,舒適天氣的日子可望大幅增加。

比方,北歐國家芬蘭、瑞典的戶外天數分別增加48及53天,加拿大增加23天,美國的阿拉斯加甚至增加了65天,春天也將更早出現。

不過這對滑雪者而言,可能並非福音。以阿爾卑斯山地區的滑雪度假村為例,過去50年來,上升的氣溫導致該地區季節性積雪每十年減少8.4%。

過去50年,氣溫上升導致阿爾卑斯山區的積雪逐漸減少。照片來源:Adam Derewecki/Pixabay

過去50年,氣溫上升導致阿爾卑斯山區的積雪逐漸減少。照片來源:Adam Derewecki/Pixabay

觀光客紛紛「北移」避暑 考驗旅遊業應變力

高溫造成的危害顯而易見,對旅遊業形成的衝擊不容小覷。

以希臘為例,旅遊業佔該國GDP將近20%,但在氣溫達到恐怖的45°C後,也不得不關閉知名的景點雅典衛城。而在高溫下健行造成的死亡事件頻傳,當局只能一再警告遊客,不要低估酷熱造成的影響,尤其是中午時段。

在義大利羅馬,因為熱浪遊客只能提早打道回府,中暑、脫水、熱衰竭造成的送醫也大幅增加。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無奈表示,「氣候危機已然到來,它將在地中海各地顯現,帶來更大的災難。」

為了因應不斷升高的氣溫,各國的旅遊機構紛紛祭出因應對策。馬來西亞環球假期旅行社(Universal Holidays Travel & Tourism)就刻意避開炎熱的下午,將過去十點才啟程的吉隆坡城市之旅,提早到早上八、九點就開始,並爭取在午餐時間結束。

有鑑於雪季愈來愈晚開始,積雪愈來愈薄,加拿大惠斯勒雪場(Whistler Blackcomb)開始提供更多無雪活動,此舉也大幅增加了業者夏季的獲利。

如今,旅遊業此消彼長的趨勢已然浮現。根據非營利組織歐洲旅遊委員會(ETC)的調查,繼去年的高溫後,計畫今年6到11月前往地中海的遊客人數已下降10%,轉而考慮去捷克、保加利亞、丹麥、愛爾蘭等較涼爽的國家旅遊。

而《中央社》引述觀光組織「造訪瑞典」(Visit Sweden)在德國所做的調查也指出,由於南歐炎熱的天氣,有2/5受訪者計劃改變旅行習慣,選擇在不同季節旅遊或改去涼爽的地方。

正如世界經濟論壇觀光與旅遊業發展指數報告(Travel &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所指出的,「未來幾年,旅遊產業與觀光景點的成功,將愈來愈仰賴它們在嚴峻生態與環境威脅下管理與營運的能力。」

 

作者

王怡棻

旅居美國愛達荷,擁有十餘年主流媒體經驗,採訪足跡遍及歐美甚至中東。負責美國地區採訪,譯作甚豐,近期譯作包括《巨頭的詛咒》等。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