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週的2024年巴黎奧運夏季盛事,在烈日高溫下熱情展開。根據英國衛報指出,本屆賽事為運動員冰療而採購的冰塊量約450公噸,遠超過2020東京奧運的64公噸,國際上有學者質疑,冰療的效果在學界尚無定論,且冰塊製程、運輸及保存消耗大量能源,不只不環保,號稱最永續節能的巴黎奧運是否有過度採購、壓縮資源分配的問題。
冰敷治療越來越常見 運動員為何需要冰塊?
BMJ期刊資料指出,早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英國奧林匹克協會採用冰敷、低溫冷療的比例占佔10%,到了2012年至2020年的奧運期間,使用冰袋徒手治療則已是前四名常見的緩解與治療方法。
運動醫學上對於運動傷害的初期治療有PRICE 5步驟:防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Protection, Rest, Ice, Compression and Elevation)。康柏物理治療所院長、兼國家隊運動防護員李柏融說明,這套方法沿用已久,雖然提倡的學者曾推翻傷後冰敷的療效,但自己臨床觀察,冰敷仍有一定效果,許多文獻也支持使用冰敷。
國立體育大學技擊運動技術系副教授江杰穎解釋,當長時間訓練體能、身體高速運轉後就必須適時降溫,就像機械或汽車引擎在高速運轉後會負載過熱一樣,因此冰塊或常溫水都是調控溫度的重要媒介,冰敷能抑制發炎、緩解疼痛,透過冷的刺激打破身體發炎造成的疼痛循環,進而降低發炎加劇的機會。
奧運隊醫前線觀察! 巴黎會場冰塊並非無限供應
而今年與中華隊一同前進巴黎奧運的隨團奧運隊醫、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醫師林頌凱接受《倡議家》跨海採訪時表示,由於本屆賽事大多在戶外場地舉行,在大熱天之下,冰塊能發揮消暑、急速降溫的功能。
林頌凱提到,「激烈比賽時,肌肉會發熱、體溫突然躍升,及時降溫是必須的安全措施;另外,冰塊有助緩解肌肉,是重要的運動傷害照護方法。」他也觀察到,今年除了賽事現場供應冰塊,其他時段皆實施管制,在選手村若需要冰塊做修復治療,還要帶著冰桶到指定區域領取,並非無限量供應。
氣候變遷推升降溫需求 使用冰塊竟更環保?
對於巴黎奧運與東京奧運的冰塊採購量比例懸殊,江杰穎認為,除了氣溫逐年上升,今年大多使用開放式場地也有影響。此外,東京奧運受疫情影響,賽前訓練量受限,賽事也大多在專程打造的空間中進行,但解封後,運動員密集訓練量勢必大幅上升,受傷程度與風險也會增加,因此增加冰塊使用量的可能性。
李柏融進一步補充,氣溫每升高1度,運動員的平均心率就會上升6至8下,因此透過淋水、海棉沾水或使用冰袋等方式為運動員降溫是很重要的。
雖然冰塊的製程、運輸及保存耗能,但接受訪問的國家防護員、教授一致認為,賽場上提供的急速冷凝劑雖然可以快速降溫至冰點,但製程更不環保、費用也更高昂,因此現階段使用冰塊進行冰敷治療、舒緩,仍然是較有效益的方案。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倡議家》,原文標題〈巴黎奧運冰塊用量引爆環保戰 永續與運動員照護陷拉扯〉。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