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是史上最熱7月,專家預測,2024年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酷暑難耐,外媒紛紛提醒有服藥的民眾,常見的血壓、過敏、皮膚、精神科用藥等,可能影響體溫調節機制,更容易脫水、中暑,務必多加留意。
抗憂鬱藥可能影響體溫調節機制
現代人罹患憂鬱症的情況愈來愈普遍,《CNN》報導,美國約有 1/10 的人使用抗鬱劑。樂復得(Zoloft)、百憂解(Prozac)等抗鬱劑都是屬於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這類藥物藉由阻斷血清素再吸收,讓腦中血清素濃度增加,也用於治療焦慮症、恐慌症等。
英國網紅塞威爾(Adelaide Saywell)去年在抖音上提醒,服用SSRI可能更容易脫水中暑。短短21秒的影片,引發大量迴響。
人類體溫能維持在36-37°C,主要是靠下視丘的體溫調節機制。SSRI 調整大腦化學物質的過程,也影響了下視丘的恆溫機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莫斯里(Pope Moseley)指出,服用這類藥物常有過度出汗的副作用,導致脫水、體溫上升,但也有些患者服藥後反而流汗變少。SSRI也有利尿作用,改變對口渴的感知力,缺水而不自知,因而增加熱衰竭及中暑風險。
另一種常見的抗鬱劑是三環抗鬱劑(TCA),也用於恐懼症、疼痛、夜尿等。《耶魯氣候通訊》(Yale Climate Connections)提醒,三環抗憂鬱劑會減少流汗,不易散熱降溫。
哪些藥物可能提升風險?
許多藥品都會影響用藥者對高溫的反應,《路透社》、《耶魯氣候通訊》、《紐時》等外媒整理了一些常見用藥:
- 精神科用藥:除了抗憂鬱藥物,其他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影響流汗及恆溫功能。安非他命等興奮劑、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藥都可能提高體溫。 - 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 agent):這類藥物常用於治療尿失禁、膀胱過動症(OAB)、過敏及帕金森氏症等,會干擾人體流汗與恆溫功能,可能降低皮膚血流。
- 血壓及心臟衰竭用藥: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s)在極端高溫下,可能會增加昏厥及跌倒風險,需要特別注意。它也會抑制口渴的感覺,使人不知何時要補水。
常用於心臟疾病的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可能導致不易流汗。利尿劑(Diuretics)容易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難以調節體溫。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channel Blockers)也可能導致礦物質失衡。
- 過敏用藥:部分抗組織胺藥物會減少流汗、例如Diphenhydramine、Promethazine 以及Doxylamine。
- 甲狀腺用藥:這類藥物會提高體溫,影響體溫調節及過度出汗。
- 其他:抗生素、抗黴菌藥及痤瘡(青春痘)藥會提高皮膚的光敏感度,容易起疹及曬傷。外出要注意防曬。
如何遠離風險?
熱浪來襲時,一些簡單的方式有助遠離熱傷害風險:
- 避免在一天最熱時外出。
- 若待在無空調的室內或必須外出,記得補充足夠水分,約每15~20分鐘補充一杯水(約230毫升)。可以透過蔬果、運動飲料等來補充電解質。
- 避免利尿的咖啡因及酒精。
- 外出時可穿著淺色、寬鬆衣物,盡量待在陰涼處。
- 頻尿、出汗過多時,注意補充水分。
- 噁心、頭暈、心搏快、肌肉痙攣等可能都是熱傷害的前兆,應盡快尋找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甚至冰敷。
- 出現嚴重症狀如嘔吐、心律過快或不穩定、嚴重頭痛、呼吸困難、昏厥等,儘速就醫。
《紐約時報》也提到,一般人可藉由訓練可提高對熱的適應力。先從沒那麼熱的天開始,持續幾天,做半小時輕度到中度的運動,之後再漸進拉長時間到60分到90分鐘。訓練身體適應高溫,身體更能調節核心溫度,心臟運作效率提高,能輸送更多血液到皮膚散熱冷卻。
參考資料
- CNN(2024年8月2日),Overwhelmed by heat? The culprit may be in your medicine cabinet
- 路透社(2024年7月25日),Extreme heat: How does it affect medicines and those taking them?
- 紐約時報(2024年7月28日),How Our Bodies Can Adapt to Heat
- 紐約時報(2024年6月15日),These Common Medications Can Make Heat Waves More Dangerous
- 耶魯氣候通訊(2022年7月26日),Common medications may increase the dangers of heat w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