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海溫持續升高致珊瑚白化、印度德里雨量創近10年新高、樂高擬2032年前替換產品材料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台東海溫持續升高致珊瑚白化、印度德里雨量創近10年新高、樂高擬2032年前替換產品材料

2024年08月30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8月29日

高市啟動AI智能偵測嚴查露天燃燒 3天逮獲21件

高雄市環保局今(2024)年8月份起,針對岡山、燕巢等露天燃燒「好發熱區」,設置4套AI辨識系統,同時搭配無人機高空巡查,並派遣稽查員,在第一時間趕赴場執法,以科技執法手段查緝,減少露天燃燒;執法3天,已經掌握21起露天燃燒違法行為,將查明行為人後依法告發。(自由時報報導)

凱米7月重創台灣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颱風威力

科學家組成的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29日表示,研究「凱米」風災最嚴重的菲律賓北部、台灣和湖南省,結果發現,由於人為氣候變遷,凱米系統的風速增強7%,台灣降雨增加14%,湖南降雨增加9%。「凱米」在菲律賓、台灣和中國共造成約百人死亡。(中央社報導)

台東海溫持續升高 富山護魚區近70%珊瑚白化

氣象署29日又再度對台東地區發布30℃以上高溫特報,持續高溫也影響海洋水溫升高造成珊瑚白化。台東縣杉原灣的富山護魚區,有保育志工發現今(2024)年近岸的珊瑚白化比往年更嚴重,尤其核心區將近70%的軟硬珊瑚都發生白化現象。專家說,富山護魚區地形屬於海灣,冷水團本來就不容易進入,由於西太平洋今年的海溫都升高,只能期待冬天溫度下降後,再觀察珊瑚會不會自然復育。(公視新聞網報導)

宜蘭海岸線滿布漂流木 因氣候乾燥頻傳自燃

凱米颱風過後,宜蘭縣的海岸線布滿漂流木,即便已經清除多數,還是有些殘留的木材,疑似因為氣候乾燥而自燃,只能靠消防員出動滅火。部分民眾認為,海灘漂流木應該清得更乾淨才能避免火警,以及讓遊客有更安全的遊憩環境。(公視新聞網報導)

淨零減碳抬頭!我國綠色商標「這四公司」是註冊大戶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9日發布2024年「我國綠商標產業布局分析」。隨著淨零意識抬頭,統一公司(1216)、蘋果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任天堂為綠商標申請大戶,其中統一蟬聯綠商標申請冠軍。(經濟日報報導)


多國要求延期實施 歐盟反砍伐森林法遭內外反彈

歐洲聯盟(EU)在去年6月施行「反砍伐森林產品規則」(Regulation on deforestation-free products,簡稱EU Deforestation Regulation或EUDR),禁止進口來自砍伐森林的產品,試圖以市場購買力減緩全球森林流失的趨勢,受影響的產品包括棕櫚油、木材、咖啡、橡膠、可可,以及衍生產品如牛肉、家具或巧克力等。該規則關鍵條款預定在12月30日落實,卻引起多個開發中國家和8個歐盟成員國公開反彈。捷克政府28日就要求歐盟勿在年底進一步落實,使這項「頭已經洗下去」的法律恐前途生變。(中央社報導)

印度洪災古茶拉底邦28死 德里雨量創近10年新高

印度連續多日遭暴雨襲擊,隨之而來的洪患已在古茶拉底邦奪走28條人命。德里的降雨量也達269.9毫米,創下近10年新高紀錄。(中央社報導)

馬來西亞石油巨頭簽備忘錄 積極發展碳捕集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與碳捕集技術研發商Carbon Clean簽署備忘錄,盼從對方取得安裝成本更低廉的碳捕集與封存(CCS)設備。(中央社報導)

樂高擬2032年前替換產品材料 成本不轉嫁消費者

全球最大玩具商樂高,正在額外斥資多達60%的成本,生產可再生或回收材料製成的塑膠樹脂,目標2032年前替換所有產品材料,希望成為一家零化石燃料的公司。樂高表示,雖然使用這種材料成本會貴40%到60%,但並不會將此轉嫁給消費者,而是會以營業利益來支應,提供兒童一個永續發展的世界。(公視新聞網報導)

瀕危隱䴉重返天際! 科學家駕滑翔機教長途遷徙

歐洲中部消失逾300年後,一群隱䴉(學名:Geronticus eremita)正展開一場奇特的遷徙之旅。36隻瀕危鳥類正跟隨一架超輕型飛機,從奧地利飛往西班牙,重現這個物種早已遺忘的遷徙路線。(自由時報報導)

殺人鯨頻襲帆船 科學家:或為獵食「練習」

西班牙西北海岸再度傳出殺人鯨(虎鯨)攻擊船隻事件,引發科學界對這一反常行為的深入探討。根據救援人員8月27日聲明,8月25日在費尼斯特雷角(Cape Finisterre)附近海域,一群殺人鯨襲擊了一艘名為「阿米達拉號」(Amidala)的雙人帆船,導致船舵受損。這是近年來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周邊海域發生的眾多類似事件之一,引發了對海洋生態和人類活動之間關係的廣泛討論。而有研究則認為,帆船的大小和移動方式與這些獵物相似,可能成為殺人鯨練習捕獵技巧的理想目標。(自由時報報導)